文/王奕淳
都市更新相關議題討論已久,尤其在地震凸顯居住安全的必要性後,在在使得老舊房屋佔比愈受重視。作為六都中老屋佔比最高的台北市,除了因此推動公辦都更之外,也透過不同方式彰顯相關公共議題。
在今(20)日開展的《家的形狀-到來與相遇的故事》參與式藝術成果展中,展示了8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透過空間、質感、植物、攝影、聲音、戲劇、視覺等媒介,結合與民眾共同探索「家的形狀」的軌跡和成果;並預計未來也會舉辦開幕活動及發表新書,屆時將由總策展人陳宣誠為市民進行導覽。
本計畫是由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自行興辦、共感地景創作團隊執行的「斯文里三期整宅及華榮市場公辦都市更新」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台北市政府自行推動的公辦都更案作為契機,透過藝術消弭以往都市更新帶來的斷裂感,除了讓公共藝術表現出地方文化,也藉著多元的形式延續社區脈絡。
更新處表示,為回應公辦都更所彰顯的公共議題,本計畫著重在參與式藝術、民眾參與,以及教育推廣等軟性活動。在為期1年半的展期中,主要展示各藝術家採集、參與和共創的成果。
展區規劃也配合本計畫的兩處基地,除了在基地周邊設置主展區,也和周邊店家合作設置延伸展區,讓市民可以跟著藝術家的採集路徑,親自走入社區觀察和紀錄在地樣貌,穿梭在剛完成更新的基地,與周遭待更新的老舊建物之間,思索屬於自己的「家的形狀」。
延伸閱讀:
公辦都更好處多 一特點加速推動
南港房市新亮點 全台最大公辦都更案動土 住宅第4季開賣
北市海砂屋松柏大廈 翻身為首件公辦都更2.0成案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