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因小失大 犧牲結構安全換取居住空間 值得嗎?

文/朱福山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繁可謂宿命,但一直到921大地震後,才催生相關建築法規、耐震規範,有些老屋即便挺過幾次地牛翻身,但至今還有多少耐久度不得而知;地狹人稠特性也導致民眾頻繁裝修、結構改動,稍有不慎都可能傷筋動骨,為居住安全埋下隱憂。

「地震發生時,建築物擠壓會導致人員傷亡,尤其是921大地震之前蓋的房子,室內磚造隔間牆往往第一個倒塌,當人被擠壓在最下層,未固定的家具、家電,甚至磚頭陸續砸下,很可能就出現死亡狀況。」描述起震災現場,社團法人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李志村語重心長地說。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當地震來臨,一般以房屋一次性倒塌所造成的傷亡最嚴重,然而,多數人受傷的原因卻是建築物結構破壞引起擠壓、室內空間物品倒塌或掉落等,因此,結構支撐不足、未固定室內物品堪稱地震來臨時的「2大隱形殺手」。

破壞結構牆 將動搖建物安全

實務上,建築物結構支撐不足,往往是結構牆遭到破壞所致,究竟一般住家中,哪些牆可以拆,哪些牆不能拆?合砌設計執行長徐俊福指出,建築物內牆體大致分為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3大類,前2者若被拆除或挪動,恐動搖建築物本體的穩固安全性。

他進一步解釋,剪力牆、承重牆常見出現在廁所牆體與分戶牆的位置,和大梁底下的牆體同屬結構牆,都不建議拆除,「前者(剪力牆)多用來承受地震中的水平力,又稱為耐震牆,一般採橫向、縱向平均布置,避免因受力不均產生耐震破口。後者(承重牆)主要受力由上而下,和梁柱一起承受建築物的垂直重量。」

「至於隔間牆,可用921地震的時間點作為分界,之前興建的建築,隔間牆不可亂拆,之後興建的可視需求挪動。」徐俊福說。

責任編輯/王奕淳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註:完整文章見住展雜誌492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