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福山
隨著房價提升及少子化加劇,小坪數格局的配置較符合多數民眾的需求,如20坪以下的2房或3房、17坪2房等,在在表現當今社會居住型態的轉變。
根據內政部戶口統計資料顯示,從2018年至2023年6月底,5年之間平均家戶人口數從2.71人減少為2.55人,六都之中家戶人口數最少的是台北市2.36人,高雄市2.39人,新北市2.43人,其他三都皆有超過平均水平,顯示區域發展越都會化,每戶人口數將有越少趨勢。
高房價衍生蝸居現象
漢華機構副總經理管清智說:「高房價根本性的結構問題,來自於土地成本太高,加上營建成本高漲及高通膨;大部分民眾實質所得沒有增加,高通膨下自然購買力下滑,然而開發商必須面對高成本,所以低總價、極小化產品,才會出現。」
這類極小化產品,由於成本較低,較好入手,不僅吸引自住客,同樣也招徠投資、投機客青睞,尤其是都會蛋黃區買來租人非自住,所以合不合宜住,對投資、投機客來說根本不重要。
不過,管清智卻觀察到另一個現象,在近年政府打炒房政策下,口袋不夠深的投資、投機客已漸漸退場,自住客比例慢慢拉高,而自住客對於這類產品開始持懷疑態度,「我們也觀察到做極小化產品的建商有減少的現象,市場上會漸漸校正回歸合宜好住的產品,我認為現在差不多是到了尾段的過渡期了。」
責任編輯/王奕淳
註:完整文章見住展雜誌491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