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
新上任的都縣市長,人人都有一番抱負,例如解決社宅的課題。對於轄區的年輕族群,或亟需住處者而言,自然是好消息。其中被採納的規劃,包括運用廢棄校舍,作為建造公宅的土地資源。這項「難為無米之炊」的公共政策,總算多了一個選擇。
當年教改遍地開花,除了職校專技升格之外,新大學更如雨後春筍,盛極一時。事過境遷,許多不得已退場的學校,館舍教室,閒置者甚多。倘若地方政府有心利用資源,或改建或拆屋造樓,皆是一舉數得的精妙盤算。活化土地資源,令人期待。
較值得考量者,乃是地點區段是否宜居。有些學校挑在山明水秀的僻處,大學城車途甚遙,以生活圈標準評定,並不適合充為公宅。尤其年長者住家,飲食醫藥零售銀行,缺一不可。從前住校生的宿舍,單車、機車常為必備品,如今一家入住,即無方便可言。
篩選之後的區段地點,再加上規劃改建,十之八九可用。若干年前台島旅遊業正夯,旅館民宿供不應求。許多商辦大樓改為旅宿,照樣供應早午餐,上網廣告,門庭若市。尤其中正區、萬華區,地近西門町,港澳旅客趨之若鶩。有些還曾參與防疫隔離,功勞不小。
都會區寸土寸金,想找塊像樣的建地,已屬難事。再想規劃興建社宅,難上加難。有人倡議重新檢討部分位在市區的保護區土地,稍作變更,即可運用,不失活化土地之功。可建廟宇會館,何以不能蓋住家?腦筋轉不過來!抑是別有緣由?從前人們稱這類地為「都市之肺」,地主光繳稅卻全無功用,公平何在!定時檢討,實屬必要。
近十餘年來,台島因生育率下降,人口數才增加卅餘萬,影響內需消費市場。這其間房屋數量成長比例,大於人口數,但房價卻偏高。客觀分析,乃物價上揚之故;此外,國民人均所得也上升,房價豈有不漲之理。但由於財富走向差距甚遠,貧富不均嚴重,年輕族群購屋遂成了大問題。
社宅是解決住的選項之一,品質優劣,亟宜正視。公共工程從來即不易受大眾信任,官員信誓旦旦,唯出事時總推得乾淨。委託民間合作起屋造樓,相關麻煩仍層出不窮。說穿了,就是利益擺不平。為了百姓而造屋,何以主角成了別人?多年來一貫如此,不知如何改起!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