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房價M型化 坪數越極端越貴!

【文/惟馨周報】台灣主要都會區房市、尤其是台北房市產品M型化(房屋坪數趨於極大、極小化)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產品M型化之下,各類型產品的價格又有什麼變化呢?

大、小坪數最貴 單價落差最高逾3成 

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12月15日為止,台北市12個行政區內20坪以下的產品,平均單價為105.2萬/坪、21至30坪產品平均單價為90.6萬/坪、31至40坪產品平均單價為74.2萬/坪。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其餘坪數方面,41至50坪產品平均單價為81.1萬/坪、50至70坪產品平均單價為88.9萬/坪、70坪以上產品平均單價最高,達到110.9萬/坪。從各產品坪數與價格關係來看,顯示坪數越極端,單價拉得越高;平均單價最貴的是70坪以上的產品,次貴的是20坪以下產品,21至30坪產品則是第三貴。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在台北市買越小或越大的房子單價越高,倒是30至40坪的產品最超值,比20坪以下產品平均每坪可便宜到31萬、比70坪以上產品平均每坪省下36.7萬,單價差距十分驚人。

若把統計時間拉長到三年,從2012年到2014年12月15日期間,各坪數的單價變化與2014單一年份的趨勢相同,同樣是30至40坪的坪數平均單價最低。然而,今年各坪數單價落差拉得更大,顯示房價M型化問題更加明顯。

小坪數活跳跳 投資客狂掃貨

值得注意的是,70坪以上產品今年平均單價與近3年平均單價差別不大,顯示今年漲幅明顯趨緩,原因是高總價產品銷售普遍停滯、央行限貸加碼,以及幾個單價超越『彭淮南防線』的高價豪宅案銷售轉至檯面下有關。但20坪、21至30坪產品今年單價則快速跳漲,遠高於近3年平均價。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30坪以下產品平均單價快速走揚的主因,是因為現在台北房市已是『總價市場』,多數購屋者因預算固定且有限,無力追逐高房價,如果想買房子,就只能降低購買坪數,這種行為就演變出『只看總價不看單價』的現象。

在總價市場之下,小坪數有足夠的自住客買盤支撐,而自住客的強勁需求,吸引嗅覺敏銳的投資者搶進這塊市場,專挑小坪數、相對低總價的房子掃貨,單價就容易拉高。

至於70坪以上的大坪數、或豪宅類產品,通常位在菁華地段、使用高檔建材,加上建商品牌撐場,甚或加上富人聚集效應,所以單價才能拉到最高。惟今年以來,沒有品牌支撐、或位在次級路段的大坪數案,就會賣得比較辛苦。

中產階級購買力弱 未來房市最大挑戰

那麼,為何30至40坪、和40至50坪的產品為何單價最低呢?其成因可能是與中產階級購買力急速衰弱,已追不上房價,或可解釋為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何世昌指出,坪數介於30至50坪之間的房子,是台北市早年最大眾性、也是中產階級普遍買得起的產品;但近年房價飆漲後,中產階級收入已經追不上房價,使30至50坪間的產品需求銳減,單價便不易拉高,業者也順勢減少興建這類產品。惟中產階級應是房市主力買氣,若購買力遲未回升,將是往後房市前進的最大阻力。

受此影響,30至50坪的房型多已退到次級地段,否則總價拉太高,中產階級更無力負擔;久而久之,台北市中產階級就會被洗出市中心,或者到北市以外的地方購屋。於是,台北市中心菁華地段的建案,不是大坪數就是小坪數,中間坪數已越來越少。除非未來民眾實質薪資和購買力強勁上揚、或者房價明顯下修,否則這個現象應該會持續下去。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