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政府打房 房市議價率縮小 建商搶成交量

【文/惟馨周報】政府打房動作頻仍,然住展雜誌統計,近一年半北台灣房市議價率呈小縮走勢,建商開價與成交價之間落差減小,一般說來,應該代表買賣價格認知拉近,市場買氣或成交量應該有所提升,相反的,實際成交量卻是萎縮,為何會出現這樣與經驗法則相左的現象?


儘管仍有新推案繼續喊出天價,但近期相關調查都顯示,受政府一連串制度改革及打壓措施影響,民眾預期未來房價走軟的心理,已愈來愈強。然據住展雜誌觀察,市場上依然有順銷,甚至熱銷案例傳出;代表只要產品規劃對了,仍有銷路。不過這類案例,十之八九是區內相對低單或低總價案,代表價格還是重要關鍵。

價格左右成交量

說起價格,近年愈來愈多個案或業者標榜不二價銷售,但目前為止,房市中的議價行為仍屬常態,議價率變化因此成為交易冷熱的重要指標。近期市場瀰漫觀望氣氛之下,議價率又有怎樣的變化?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住展雜誌獨家推案資料統計顯示,2013年初以來,北台六大行政區議價率變化不大,不過幾乎都是小縮走勢,範圍僅在2到3%內;桃園縣一年半內落差(縮減)近5%,則應是升格題材發酵,購屋客追高所致。近一年半內議價率,唯一出現不同走勢的是宜蘭縣,一年半前議價率和目前相仿,但中間曾一度縮減,之後才又回增。

故近期價格現況是,新案牌價續拉高的幅度較先前減緩,開天價案例也略減,還有少數舊案調降表價,於是實際成交價更貼近開價,進而造成議價率小縮。


議價率呈小縮走勢

照理說,議價率下降,代表建商開價更貼近行情,交易量應該要提高才對,但現在實況卻恰好相反。為何會有這種與經驗法則相左的現象出現?住展雜誌主編施絢傑分析,箇中關鍵可能出在「誰來成交」。

坊間一般所指的議價空間,是賣方希望成交價格,與買方認知價格之間的差距;但基於調查準確度考量,住展雜誌統計議價率的定義,則是賣方開價與實際成交價之間的比例,也就是(開價-成交價)÷開價,和一般所說的議價空間略有不同。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而目前實際市況是,多數消費者的價格認知,的確和建商開價或成交底價仍有不小落差,這是一般說的議價空間擴大。但住展雜誌定義之議價率中的成交價,也就是實際成交的落點,或說行情,目前為止確實還在上漲,算出的議價率呈現縮減,但同時間交易量卻萎縮。


新案自用買方比例降

會有這般詭異,甚至違反經驗法則的結果,恐怕要歸咎於政府祭出打壓政策,多數買方因而產生「房價將下修」的預期心理;同時續有買家進場追高,但更多消費者轉趨觀望,於是造成議價空間雖縮小,成交卻萎靡的奇特現象;惟獨宜蘭例外,住展雜誌市調人員觀察發現,近期當地買氣的確是議價率減小時交易變熱,反之亦然。

原來,目前除宜蘭及其他少數區塊外,消費力受限的自用買房者,特別是首購族,隨政府打房力道加重而持續觀望中,進而暫時退出相對價更高的新案市場;住展雜誌主編施絢傑分析認為,還在市場上尋找購買標的的,恐怕是仍有能力或意願追高房價的投資置產族居多。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