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
有甚麼比買到跌價房子更可怕的事情?答案是買到不只跌價,還亂蓋一通、各種瑕疵層出不窮的爛房子…一旦入手這種賣掉必然虧錢、想自住或出租卻不能正常使用的燙手山芋,就是真正的購屋地獄。面對即將來臨的2025年,這類購屋地獄案例極有可能將更為常見,是自住型購屋人絕對要避開的最大地雷。
從未來 預寫2024
試著從未來書寫當下歷史,約莫10年後,人們再回顧2024年的台灣島時,在天災事件簿上,無論是巨震或颱風,都會狠狠記上一筆。
開頭很可能是這麼寫的:「2024年4月,台灣島發生921大地震後最強地震與眾多餘震;下半年歷經眾多颱風侵襲、暴雨成災之後,許多興建中與完工不久的建築物,開始爆發超高比率的漏水瑕疵。」
至於後續影響,可能是這樣:「往後數年間,遇上高達50萬户住宅陸續完工的交屋高峰期,每逢颱風暴雨,就不停出現大量瑕疵屋狀況,引發龐大民怨。至此,人們終於發現,2024年的台灣島大地震,在這座以高科技聞名全球的島嶼上已留下深刻痕跡,只不過歷經數年才完全展露在世人面前。」
缺工缺料 伴生「省工省料」
造成大量瑕疵屋原因當然不只地震與颱風,2024年之前台灣島上就出現缺工缺料嚴重問題,工地現場更衍生出眾多省工省料的奇特方法,令人叫絕。
工程實務界人士就向本刊透露,在機場捷運沿線的眾多新開發區,同一時間有大量工地在一起趕工,不少開發商為了搶工班,還私下提出獎勵制度,鼓勵工班搶進度多賺獎金。
適逢缺工缺料大環境,為接更多案件的工班也從善如流,自動省工料,例如灌漿過程需要配合混凝土震動器材,以利澆灌的混凝土能更紮實,然而許多工班為了搶進度,根本沒有貫徹這個動作應該執行的合理時間,後果很可能會造成部分混凝土不夠紮實,產生承重疑慮,甚至只用一根電鑽就能輕易鑿穿。
另一種常見狀況就是工班自動省料,例如施作防水工程時,主動節省三或四成防水用料,既省時又省料,結果就是將來遇到大雨時,建築設計的防水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劣幣逐良幣 監工制近乎瓦解
最荒唐狀況,是原應發揮監督制的工地監工人員,屢屢傳出遭到部分惡質工班以暴力對待的案例,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部分工地現場監工制度近乎瓦解。
在號稱最不受地震影響的北部某縣市中心區域,更上演工地主任與工班雙方各自召集人馬,在大馬路邊直接開打的格鬥大賽,驚動警局出馬收拾善後,主管單位介入強制停工1個月,建商雖氣急卻也無可奈何。
巨震颱風襲擊 瑕疵提早現形
在2024年4月大地震後,工程界人士就擔心震後瑕疵問題會在半年後陸續浮現,按照經驗包含漏水等瑕疵,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損害到裝潢材料或者影響家具家電,問題才會一一出現。
果不其然,經過2024下半年的颱風接力賽摧殘,不少拼命趕工的社區,因為地震造成的隱患通通爆發,某些新建案更出現超高比率的瑕疵屋,連仲介業也聞之色變,不敢輕易推薦買方看屋。依照維修工程界實務經驗,房子一旦開始漏水,隨著台灣島上地震頻繁發生,極大概率會重複出現類似問題,直到拆除重建才能終結,等於永無寧日!
至於滲水損壞裝潢、家具家電、甚至收藏品跟著泡湯等問題,如果是因為自宅漏水導致鄰居出現上述損害,糾紛也將層出不窮。
遇上瑕疵屋 自保手段有限
對想要購屋的民眾來說,遇到瑕疵屋的自保手段相當有限,最佳自保策略之一,就是刻意找大雨天與大雨後看屋,若透過仲介業買房時,尤其要避免以現況交屋,以免日後出現問題完全失去求償立場;而面對代銷或建商時,最後的交屋款項則優先守住定型化契約保障的總價款5%,才能在遇到瑕疵時,留些籌碼來保障自己權益。
警報浮現 應對時間已剩不多
不難預見,瑕疵糾紛將會成為官方惡夢,從2024年第三季內政部統計的相關交易糾紛數量,就可以看出購屋糾紛案件包含訂金返還、施工瑕疵等糾紛已明顯增長,後續高達50萬戶交屋潮,還會噴出多少瑕疵糾紛,確實令人擔憂。尤其前述「缺工缺料」伴生「省工省料」的惡性循環結構,衍生的風險不是一時一地,只要台灣仍處在缺工缺料的背景下,省工省料必然是工班之間習以為常的應對手段。
對購屋族來說,建商保固期有限,台灣島必須面對地震與颱風期卻是無限!如無意外,下一波瑕疵屋海嘯,將伴隨50萬戶完工交屋潮,一起到來。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