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筆室
試想,2050年具備完整軌道路網的中台灣,吸引了一位已退休的愛茶人士,決定住在擁有捷運延伸線的南投,因為這裡公認水質與空氣都特別好。但這位愛茶人並不是窩在家整天泡茶,而是幾乎每天都搭捷運出門訪友,有時搭乘環狀線去鹿港、再到大甲參拜媽祖,回程搭乘捷運藍線在台中七期商圈逛逛之後,再繼續搭捷運返回南投的居家。
每周,他還可以去豐原廟東夜市嚐嚐被稱為城市廚房的各種美食,順便租台腳踏車,與好友們沿著多條綠色廊道散心;最喜歡的事情,可能是帶著台北來的朋友搭輕軌到集集,享受自然之美,再乘坐空中纜車直上日月潭,讓友人們大呼過癮不虛此行。
以上假設情境如果能全部落實,不知道會吸引多少民眾湧入中台灣享受美好生活,畢竟中台灣都會區堪稱台灣西海岸最具魅力的生活板塊,而台中也是多項調查中,民眾公認的最宜居城市。然而,這樣的想像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憑空出現。
2024年的通勤交通死結
時間拉回現在,真實的場景卻是如此:台中市中心每天上下班通勤高峰期,台灣大道與文心路口的龐大車流量,這幾年已快速朝向北市內科沿線道路龜速狀況演變,很多洽公人士都懂得趕在下午四點前離開市中心,以免飽受塞車之苦。
上述通勤死結就出現在中科通勤族群上,許多中科人抱怨,往返工作岡位與家庭,高度仰賴「七四號快速道路」,但包括在74號通過太平等新建案雲集的區塊時,光是上下閘道與在周邊道路堵塞的情況,絕對不輸北市內湖交通打結程度,可以預見中科繼續繁榮茁壯下去,交通問題將成極大考驗。
此外,過去常見家長一早開車送小孩上學後再去上班,但這幾年每天早上跑這一趟需要的時間往往翻倍,因為市中心車流量越來越大,中產階級家長們也大喊吃不消。
從中捷到中台灣軌道生活圈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位居全台第2的台中,並未具備該有的理想軌道建設藍圖,實際上中彰投緊密共生的架構應該共同規劃猶如北台灣跨縣市的三環三線架構藍圖,不只解決中台灣跨縣市各類通勤需求,在台灣人口高齡化社會來臨時,也具備重大意義。
本刊建議至少以包含彰化、員林以及南投等發展腹地的中台灣軌道生活圈,涵蓋1小時通勤圈的範圍來衡量,長期絕對能提供更多中產階級家庭擁有平價住宅的機會。
對照北部都會區經驗,不僅年輕人成家大不易,許多中產家庭的老年人也無能力承擔核心區退休後生活經濟壓力,如果能一開始提出完整的中台灣通勤軌道網,分散人口聚居壓力,即使台中核心區房價高漲,但外圍仍有足夠腹地提供平價住宅,退休族與銀髮族群一樣能運用這個軌道系統享受都會區醫療與休閒資源。
擬中台灣一小時軌道通勤藍圖
在六都帶動的直轄市架構下,台灣各大直轄市都要有符合自身發展的百年大計,交通是重中之重。
本刊呼籲台中市政府與中部各縣市主管機關能提出屬於中台灣的1小時軌道通勤藍圖,類似但不等於北台灣的三環三線概念藍圖。
每條捷運範圍都可以跨出台中市,不只納入傳統被劃為中台灣的彰化、員林與南投,遠期還可以考慮與台中產業關係越來越密切的雲嘉地區,是中台灣人口與產業擴展的重要腹地。
還可參考北台灣軌道建設的失敗經驗與新加坡等亞洲城市的成功經驗,例如桃園機場捷運從規劃到執行過程,因為歷經長生集團機場捷運爭議的過程,讓這條連通首都機場的大動脈幾乎晚了20年才正式出現,中台灣的捷運規劃務必避免長生機場捷運案的失敗經驗。
新加坡的捷運系統往往配合大型國宅社區與特定開發區的建設,同步將捷運路線延伸這些區域,提供居民與就業者最大的通勤便利,包括裕廊東科技工業區等計畫案一開始都有配套的捷運開發計畫,未來中台灣許多能提供平價住宅的區域,也該提早納入規劃腹地。
宜居魅力與中漂效應
不可否認城市繁榮過程會有代價,原本是全台灣最宜居的城市生活,正受到快速膨脹房價與交通問題困擾,但此時積極以大台中軌道生活圈為出發點,重訂各區塊功能與開發順序,提出對應分階段交通建設計畫,站在地方民意的基礎上,不需要全部聽從中央安排,每座直轄市可以發揮獨立面向全台民眾、甚至面向全世界的建設與企圖。
例如中台灣捷運網沿線應該是最有機會連結多處綠色園道與鐵馬道的區塊,透過綠色運具連結捷運站周邊20分鐘半徑區塊,很容易配合原本的宜居條件,創造最具特色的中台灣生活聚落風情。
長期來看,只要中火(台中發電廠)能退場,中台灣一日軌道生活圈能落實,不只台灣民眾可以考慮退休在台中,全球華人也可以選擇在此長久安居生活,發揮「中漂」效應,因為對台中這種具備魅力與便利的大都會來說,城市就是美好的答案,不該是問題。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