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春節九天連假,疫情如影隨形。雖僅少數人中箭或被匡列,但陰霾仍籠罩多數國民心田。當各處國道車潮擁擠時,清冷的大街小路,正好顯露都市真實的面貌,換言之,街廓的素顏就呈現在眼前。少了汽機車和行人物事的妝點,陳舊灰黯粗陋夾雜在樓群錯落之間,教人怵目驚心。台北,怎麼老得這麼快,風韻氣質殘留不多了。
台北市不動產移轉,有超過二成是繼承。這數據告訴人們,首善之區的許多建物,早已成為二代屋乃至三代屋了。產權所有人的均齡在六十歲以上,人老屋也老。近些年的都市更新,和老舊建物改建,終於加快腳步,畢竟,迫在眉睫的是攸關大眾住家安全的問題。除此之外,風華褪盡的市容,不免給老住民們帶來些蒼涼的感受。
針對城市的紅顏老去,官方當然也施行了挽救,包括舊大樓拉皮和公寓加裝電梯的經費補助。前者為了美觀,整治外表,後者改善功能,便利老弱。話雖如此,真能申辦獲准且順利完工者,十僅二、三。何況絶大部分社區或集合住宅,因人多口雜,取得共識極難,根本連提案也送不出去。歲月延宕,只得坐視街道巷弄逐漸黯淡。
風吹日曬雨淋氧化加沙塵,皆是造化催人老的殺招,建物承受同樣的摧殘。人們有醫美,有保養液健康食品,建物呢?再者颱風地震的考驗,居者朝夕碰撞踩踏,縱為鋼筋水泥之身,陳舊破敗難免。水電管線亦有使用年限,牆面碰磚大理石雖然堅實,外觀氣勢仍無法恆久維持。而這一切,皆屬於都市形貌品調的一部分。
世人具愛美的天性,有心有力者,往往花大錢下功夫,讓形貌合乎自己的想望。而都市城鄉雖係人的聚落,卻缺少對整個硬體世界該如何美化的概念和共識。民選首長的願景,和地方耆老的期望,常有落差,而諸多建商的鴻圖,則更難臆測。故而台北圓環小喫,從百年輝煌變成灰飛煙滅,老城市的悲劇,間隔錯落的發生著,未曾斷絕。
資深媒體人和藝文界,感性而深情的吟詠「老台北」。從一甲子以來的街廓巷路變遷,公共建築民間知名棲屋,拆舊造新的諸般起落,百萬市民瞅在眼裡,感觸想當多元。人地物發生的故事,說也說不完。唯就從城市整體的樣貌而言,風花雪月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誠如前所言,防範市容老化,固然不易;但即使老,也得有老的美感。
生靈的老去是不可逆的,都市則不然。但看各城鄉的重劃區演變,可知梗概。譬如近在咫尺的信義計劃區,從五十年前規摹,四十年間持續劃路分巷,標地起樓,世貿中心鴻禧花園和國寶君悅酒店等,迄今都已逾卅年屋齡,連台北一○一也近廿年。昔日的外牆建材,透露樓廈的年輪,眼見這全台首尊之區,因漸呈現慵懶徐娘之態。
市區商圈住宅聚落,包含街廓巷路,每年花費在維修整理的經費可觀。愈老舊的區段,花費愈驚人。除了加速都更和老舊重建之外,都市的整潔提高水平,街廓妝點多用創意。這就像銀髮族雖不復年輕,但斂衽整衣,儀容光潔,氣色品味自然高尚。所謂都市氣質的無表色,即在其中。市招路樹街燈綠地,亦皆為提升顏值的著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