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24趨勢論壇 建材篇》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健康 #環保 #低碳 #節能 #循環

文/朱福山 攝影/羅劍明、朱福山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多次受邀參與國家淨零政策及修法相關建言會議,近年更積極輔導國內不動產相關企業淨零轉型,作為一位綠色大使,20年來致力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綠色產業並刺激其成長與發展。

以下是他接受《住展雜誌》針對不動產建材產業,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對民眾,正在轉變中的現象,以及未來趨勢提出見解的專訪紀要:

《住展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過去談低碳轉型一直不討好,近年不少建材廠商卻開始搶著做,究竟為什麼?

陳重仁答(以下簡稱答):主要是現在政府的減碳壓力很大。以前在探討如何降低整個製程的碳排放量,大家想到的就是成本增加,所以你去談這個議題沒人會理你,更重要的是,當時再生綠建材市佔率不到10%,根本沒什麼人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常在講淨零、能源轉型,而其中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碳轉型,也因為這些議題,再加上有綠建築就會加分,所以市佔比例才高了起來。

而業者有這些節能減碳觀念後,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下腳料例如泥漿,以前都是要丟掉,請人直接載走,但現在他們反而會去思考,這東西可不可以拿回來自己用,或者作成可以賣錢的東西。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樓地板隔音問題,近年頗受民眾關心。

未來建材五大關鍵

問:既然政府開始重視,有實質推出哪些影響建材產業的政策嗎?

答:住宅隔音是30年前我們在學校上課時就在談的東西,現在終於立法了(樓板隔音新制),算是近年滿重要的里程碑;同層排水法現在則處於半強制階段,另外後續也有其它相關建材法規在醞釀中,以綠建材標章來說,現在有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等四大類,接下來的第五大類就是奈米化建材。

因為我本身是綠建築顧問,經常接觸很多材料商,除了給他們如台灣綠建築、美國LEED等材料規範,最近我也整理出五個建材產業的關鍵趨勢,隨便哪一種建材都可以用這些面向進行低碳轉型──分別是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及循環。

問:在低碳轉型上,有什麼具體案例嗎?

答:國內的磁磚業在兩、三年前被兩件事情搞得七葷八素,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南亞比較劣質的磁磚傾銷國內市場,國內以冠軍磁磚為首的台灣陶瓷公會,就起來抗議,可這沒辦法啊,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嚴格的標準。

當年,整個市場掉了三成,影響蠻大的,我就建議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幫他們上課,所以才有現在的低碳磁磚,但其實,它只是回收成分多加一點,就能達到降低碳排門檻了。

又比如台泥,因為要幫其他業者處理廢棄物,主要是處理舊建築物,要拆除的那種,它的廢棄物屬磚石類,受到環保署管制,過去這類磚石很容易跑到垃圾掩埋,甚至是非法處理,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用混凝土蓋房子,廢棄時可以打碎再利用作成回填料,可以用在像是基地上面的墊高回填、鋪路下面的碎石級配層等,可惜經濟價值不高。

所以,他們開始在想,怎麼把它做成高經濟價值的建材,比如這些廢料有沒有辦法做成另外一種地磚、磁磚之類的,於是作成透水磚;隨著綠建築法規上路,建築物室外須有20%綠建材面積,大部分就是採用這種透水磚,正因市場有需要,所以大家才會往這方面去思考廢棄物再生的去向,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建材產業趨勢發展的思路。

問:聽起來,和過去談論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概念有些不同?

答:你說的這種,叫作「營運碳」,也是過去一般人在講節能減碳的主要標的,只是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還有一種叫「隱含碳」,它是建築物生命週期的建材生產與建築施工、整修改建以及拆除廢棄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生命週期碳排的四分之一,這是現在國際上比較重視的,但實務上卻經常被忽略掉。

建築物不能只看營運碳,還要看隱含碳,若真要走到淨零,還必須把再生能源放進來,現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是過了嗎,它的意義就是要建築物負擔起一部分的自用電量,要自己再生再發電,也就是強制建築物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這之前,大部分做法都是把綠電賣掉,接下來不同,會變成自發自用為主。

光電屋頂過去主要以賣電為主,接下來將轉變為自發自用。

光電屋頂不再賣電

問:你是說,以後不流行賣電了?

答:那個商業模式會轉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以前是電證合一,現在是電證分離,電你用,再生能源憑證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大家各謀其利,而且把這個反應放在新建物上,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以前都是聚焦在大案場,例如農地、魚塭,但現在那些出問題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要回到建築物上。

大家能想到的建築物只有屋頂,其實還有立面跟地面,目前配套還沒出來而已,因為有人算過屋頂的面積,就算都裝了還不夠轉型,而立面面積其實比屋頂大,只是效益沒屋頂好,但面積大也許能補一大塊缺口。

問:法令如此,但產業真的能同步接軌嗎?

答:這就是問題,你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去裝在立面呢,我們叫這種東西為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那它也是建材,你怎麼讓能源產業的人脫離「太陽能板只是能源手段之一,而不是建材」的觀念才是關鍵。

在我們這個領域,我會把它當建材,但要操作細緻確實不容易,所以必須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簡單說,你把它當建材來看,就是你本來就要裝一個外皮,只不過它剛好會發電,所以不能把整個價格都當作太陽能的代價,要先扣掉它本來當作建材的代價,這樣單純太陽能的代價其實不高。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大家對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不熟悉,而且台灣這個產業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可惜。十幾年前我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這個在國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國內,因為能源產業的人不懂建築,所以常常找我諮詢產業趨勢發展的現況。

問:你說的立面,不就是政府在推的拉皮嗎,難道不能發揮效用?

答:政府是有在推,但力道不夠,主要因為補助的錢不多,不像補貼能源產業那麼多,但實際上住宅需要拉皮的蠻多的,礙於大樓管委會沒錢,或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大樓外牆磁磚開始掉落,很多都是在二樓用網子拉一拉,讓掉落物不要砸到人就好,但日子久了,甚至還會出現漏水、壁癌的情形。

從另外課題來看這件事,若從鼓勵的力道下手,比如說可以做綠色拉皮,傳統的拉皮就是把外皮復原或更新,但如果它能有多的節能作用,這樣就有雙重效果,還能貢獻政府要的節能減碳,這樣對民眾的誘因會更大。

台泥力拚減碳,不僅轉型為高質化建材品牌,未來還可協助建築拆除後的廢棄物處理。

減碳不做的後果

問:建築拉皮作業畢竟費時費力,光是提高補助,就能讓民眾買單嗎?多數人可能會先懷疑減碳有什麼好處?

答:你看最近天氣冷,家裡有年紀大的人的話,那這件事情重不重要?你要想,老人家他不怕熱,但很怕冷,如果保暖這件事做不好,在冬天其實蠻危險的。透過拉皮,建築物可以增加保溫效果,而夏天就是隔熱,在當前的氣候極端化下,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雖然綠建築設計,在外殼的保溫要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台灣的隔熱值在國際上並不是最優,還必須再好一點才行,因此未來在建築物外殼隔熱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而且政府也是朝這個國際趨勢在做改革。

事實上,政府想做深度節能,這些問題都有持續在思考跟討論,但建築物若要用節能效益來評估補助,這牽扯到不同建物的效益不同,所以補助辦法不好擬定,而且主管機關也不同;但若談回減少隱含碳這一塊,未來可能會有配套,因為它的定義很清楚,而且減碳量多少,大致已經可以計算出來。

整體來說,如果建築業未來使用的不是綠建材,或蓋的不是綠建築,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相對利潤就越來越少。但真要談回淨零這件事,民眾要先想有什麼好處才做的話,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是對下一代生死存亡的事情,這是毫無猶豫,非做不可的事,因為全球已逼近升溫1.5度C的警戒線了,你跟我都有責任。

2024房產大趨勢 解密7產業 26關鍵字
-----------------------------------------------
➡️ 住展前言:不動產業面臨多重挑戰 賴清德:誰能超前部署就是贏家
➡️ 建商篇:市場趨勢變化莫測(鍾文欽 君邑建設董事長)
➡️ 代銷篇:不動產代銷的變與不變(龍建人 萬淂富事業總經理)
➡️ 營建篇:「大者恆大,小者一定會被滅了」(胡偉良 品嘉建設創辦人)
➡️ 建材篇: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陳重仁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
➡️ 室內設計篇:因為不知道,所以沒需求(趙 璽 前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
➡️ 金融篇:碳費開徵恐推升房價(林士傑 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發展中心主任)
➡️ ESG篇:消除你的碳焦慮(羅時麒 內政部建研所環境控制組組長)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