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更新分重建、整建和維護,相比老屋重建整合動輒數十年,
整建中的耐震補強和增設電梯,才能及時改善住戶的生活品質。
在民生社區老屋和屋主討論增設電梯事宜的隔天,建築師陳肇勳接到一通來自美國的電話。電話那頭,是老屋其中一位屋主的女兒,她願意負擔老屋增設電梯的所有費用,因為年過九十的父親,一週需外出洗腎三次,每次上下樓梯都很不便。
儘管如此,其他屋主仍以影響風水為由,反對老公寓增設電梯。幾個月後,建築師再次拜訪老屋,那位老父親卻已經離世⋯⋯
根據衛福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六十五歲以上且行動不便的民眾中,六二.六%住在無電梯設備的公寓、透天或別墅;充斥障礙的生活環境,降低獨居長者出門意願,進一步引發「老宅困老人」的社會問題。對此,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繼推行補助計畫,鼓勵老公寓增建電梯。
致勝三招 讓鄰居點頭
儘管補助金動輒百萬,實務上,老公寓剛開始討論增設電梯時,低樓層住戶總是會投反對票。對此,自二○一五年開始,親身參與十一個老公寓增設電梯成功案例的陳肇勳分享,要軟化一樓住戶的態度,有三招可用。
第一招:喚起住戶的同理心及對社區的情感。陳肇勳說,「動之以情都是可以的」,因為不只是高齡者,從學童到新婚夫婦,人們總是有需要使用到電梯的時候。
第二招:減少或免除一樓住戶分攤經費比例。陳肇勳表示,針對老屋增建電梯費用分攤,較多人採用的是「樓層遞增法」,以一層兩戶的五樓公寓為例,一樓屋主不用出錢,二樓至五樓屋主以樓層決定分攤比例,即二樓負擔一○%,三樓二○%、四樓三○%,五樓四○%。
第三招:讓一樓住戶免費取得產權。陳肇勳指出,增設電梯對屋主最實質的影響,是每一戶會多一坪多的產權;分產權給沒分擔費用的一樓住戶,看似是其他住戶吃虧,實則此舉能有助於住戶間達成共識,創造雙贏。
百萬補助 藏數字陷阱
為加速推動老公寓增設電梯,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有推出補助措施,內政部營建署針對全台十一個直轄市和各縣(市)政府,提供以總經費四五%為上限,最高補助金額二一六萬元的補助金,新北市則推出「電梯特快車二.○」,總經費補助上限同為四五%;不一樣的是,每案工程總補助金最高可達三六○萬元。
至於開發時間較早,無電梯老公寓數量龐大的台北市,目前老公寓增設電梯總經費補助上限為五○%、補助金額最高二五○萬元,未來經費補助比例和金額上限,更將分別提高至六○%、三○○萬元。
但民眾需注意,政府補助措施容易產生錨定效應,「每棟補助以總工程經費五○%、二五○萬元為限」,並不代表總工程經費就只有五○○萬元。
工料上漲 增建成本增
陳肇勳指出,增建一座電梯,除升降機設備以外,還有原料(鋼骨、外牆、玻璃、窗戶、水電)、建築師設計、營造管銷等成本,近年營建工料漲勢明顯,在大台北增建一座電梯的總工程經費,已從三、四年前的五○○萬元左右,上漲至六○○萬到六五○萬元之間。
雖說工程總經費大漲百萬,在政府補助協助下,每戶住戶負擔金額仍可低於一百萬元。以總工程經費六○○萬元計算,減去台北市現階段最高補助金二五○萬元後,即便老屋採取前段提到的「樓層遞增法」,負擔比例最高的五樓兩戶,平均一戶僅需支付七○萬元。且一切順利的話,增設電梯工程約一年到一年二個月左右,便能完工。
結構補強 軟弱層優先
除了增建電梯解決老公寓不便長者出入的問題,建築結構耐震能力不足也是民眾決定長居老屋時,需優先排除的隱憂。政策鼓勵老屋進行全棟結構補強,但因為所需經費較高昂、施工面積較大且施工期間易影響住戶起居,大規模的結構補強,總容易讓民眾打退堂鼓。
對此,中央政府開闢了第二種選擇,讓無法全棟完整補強,結構上又存在軟弱層問題的老屋,可以藉由「私有建築物耐震補強補助」,補強建築結構特別脆弱的部分。
根據補助要點,一般情況下,每棟建築最高可獲得總補強費用四五%補助,並依施作層面積大小,補助上限有三○○萬和四五○萬元的差異。但如果申請補強的建築物有潛在危險疑慮(如耐震初評結果危險度總分大於四十五分),經行政機關審查同意,建築最高可獲得總補強費用八五%的補助金,補助上限也提高至四五○萬元。
民眾負擔 降至十五%
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專案辦公室觀察到,在目前已提出申請的案件中,多數可取得總補強工程八五%經費補助,使民眾自負額降至十五%。
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物組研究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暨研究所合聘副教授邱聰智指出,針對軟弱層進行補強,可以使施工範圍縮小到只有底層或公共空間,所以多數案例中,施工期間住戶仍可維持正常生活,不用特意搬遷,顯示耐震弱層補強在提升建築耐震能力的同時,又可照顧民眾居住需求的雙贏模式。
耐震弱層補強可概分為基礎版A方案,以及進階版B方案,前者針對軟弱層施作耐震補強,後者除補救軟弱層外,更將目標建築的耐震能力提升至新建物耐震能力標準的八成以上。
工程經費 一戶五萬內
以一棟五層樓雙拼公寓(單層二戶、總計十戶)為例,用施作層面計算,A方案每平方米工程費用約六千至八千元,如果施作面積約二百平方米,扣除政府八五%補助金後,每戶住戶的自付額約二萬元上下。B方案因施作範圍較大,工程單價會較A方案低一些,每平方米工程費用約四千至六千元左右,假設施作面積約六百平方米,並爭取到八五%補助,分攤下來,每戶住戶僅需支付四至五萬元。
至於工程期長,A方案約三個月,B方案需六個月可完工,實務上,部分個案因為一併進行裝修或是外牆修飾,工期會拉長一些。
由於過往勘災經驗顯示,部分老屋因存在明顯軟弱層問題,導致底層倒塌、崩塌,邱聰智建議,九二一地震前興建的老屋,可先進行耐震能力評估,如有需要補強,再進一步選擇適合的補強對策。相較於比將老屋打掉重建,耐震弱層補強是提升建築耐震能力費用較便宜、工期較短的選項。
整建維護 成本相對低
談及老屋重建,高齡者容易因認為自己等不到、負擔不起而產生抗拒,寧願繼續生活在陳舊且危險的老屋,然而,都市更新從不只有「重建」,透過「整建維護」翻修老屋,一樣能提升建築安全及居住品質,對於選擇在地安老的高齡者而言,是時間及金錢成本相對低的選項。目前也有老社區會在整合重建意願期間,先實施軟弱層補強,及早提升建物耐震能力,排除隱患。
本文收錄自487期《住展》2023年4月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