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合理的房價是多少?

【文/住展雜誌】很多人都在等房價下跌,想等到「底價」出現的時候才進場,問題是,房價降到什麼時候才算到底?房價的高低,本來就很難評估,買賣雙方對房價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買方想要談到滿意價格並不容易,因為合理的房價是多少?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現在房價已經很高了,還能買嗎?」房地產市場中常常聽到這句話,這句話二十年前就有人說過,現在,仍然還有人在說著;的確,房價這幾年確實漲了很多,但現在的房價究竟是不是「絕對高檔」?或僅是「相對高檔」?可能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房價並非絕對高檔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七○年代初期,當時在台北市區買一間三房兩廳的公寓還不到二百萬元,平均每坪單價約六、七萬元,到一九九四年當時台北市房價一坪漲到二十萬元,有人就喊「房價已經很高了,還能買嗎?」,但喊歸喊,房價照漲,到二○一一年,台北市的預售屋已上升至每坪八字頭。

台北市的房價由每坪單價約六萬元漲到二十萬元,確實漲了很多,但這個房價並不是「絕對高檔」,當時認為「房價已經很高了,還能買嗎?」的人,現在看到房價漲至八字頭,都在後悔當年為什麼不多買幾棟房子。
也就是說,合理的房價是多少,沒有人可以回答出來;總體來看,或許有人認為不合理,但購屋者認為合理,賣家也認為合理,那就是合理價格。

很難判斷合理標準

房地產價格是否合理,事實上很難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因為決定房價的因素很多,包含了房子的區位、土地價格、建材、土地分區使用、建敝率與容積率、公共設施、停車位、樓層高低、景觀與環境等等,每棟建案會受到這些因素而影響到成交價格的高低,即使是同一棟大樓、同一樓層的隔鄰二間房子,價格也會不一樣。

外界普遍認為「房價所得比」四至六倍為房價合理的標準,超過六倍以上則認為房價有過高的疑慮,但此一判斷標準並不適用於台灣的情況,因為民眾買房除了使用薪資所得外,還會向銀行貸款,而「房價所得比」卻未將房貸的因素計算進去,因此,光看「房價所得比」未必精確。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要從自己立場來看

盤算一下自己的財務能力再看房會較適當。(示意圖)

幾個月前大家還為了「台北市民必須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夠買房」而大嘆房價不合理,但是沒有人能夠這麼多年不吃不喝。所以,「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夠買房」這種論點對有意購屋者來說意義不大,民眾在判斷「房價合不合理」時,還是要從自己本身的立場來看。

評估台灣各地區的房價是否合理,必須考量到各地區的就業和經濟環境,再加上地區性消費者的習慣等因素,因此消費者在購屋前,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財務能力,因此買房前先盤算一下自己財務能力再看房會較適當。至於「房價所得比」的數據,不必太在意了。

每一間房屋都有獨特性,房價對於每一個消費者來說它是件非常主觀的事情,很難去定義它合不合理,消費者必須切記,房地產買賣市場基本上是受到「供需法則」的支配,只要有人買就代表房價合理。

有人買就代表合理

房價的高低,本來就很難用「絕對數字」來評估,由於每間房屋特質都不相同,有不同的價格是很正常的事,消費者在買房子之前,如果擔心買貴了,中古屋可以透過實價登錄網站獲取的區域房價行情,預售屋或新成屋則可參考住展,來判斷出房價是否合理,作為自己出價的參考依據。

買賣房子只是買賣雙方一對一的議價,是買方跟屋主之間的交易而已,如何說服屋主便宜賣給你才是重點。房價的合理或不合理,存在於買賣雙方之間的認知,只要買方與賣方所達成協議的價格,就是合理的房價。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