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七傷拳為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武功,這套拳法是先傷己,再傷敵。小說中的金毛獅王謝遜就是練了七傷拳,才會有時狂性大發的。政府最近打房有如在打一記七傷拳,不但平抑房價的效果有限,且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政府又對房市下重手了,政府打房如同在打七傷拳,造成全民受害。馬政府常常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但是馬英九自認理所當然的公平正義,卻過度拘泥於道德意識形態,脫離社會現實和民眾的感受,反讓台灣經濟深陷泥淖。一個未經社會普遍認同的「公平正義」,讓全社會沒有贏家,全部都是輸家,就連政府本身也沒有贏。
政府決策一意孤行
馬英九的許多政策都高舉著「公平正義」的大旗,實施結果卻往往遭到挫敗,不為民眾認同,過去的美牛事件、証所稅以及最近的「十二年國教」都是具體例子。並不是民眾不知道公平正義,而是政府的決策不能一意孤行,不能只重理想,而不問現實。
政府打房表面上理由是想讓房價降低,讓年輕人及一般民眾買得起房屋。但真正的原因是選舉快到了,基於選票政治考量。但是,馬政府這幾年打房的結果,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民調有提升嗎?選民會因馬政府打房就把選票投給國民黨的提名人嗎?事實很明顯,政府打房根本爭取不到多少的選票。
正如監察院長王建煊所說的「打房從來沒有成功過」,在短期內或許會產生心理作用,壓抑一下房價,長期卻沒有成功過,因為土地有不增加性、不移動性,而且房地產買賣受到經濟學的「供需定律」支配,由於都更的腳步緩慢,市場上房屋供給量有限,需求大於供給,價格自然就會上漲。
民間存房風氣不減
這幾年地價上漲、公告現值逐年大幅調升,推升房價上漲,加上全台大爆缺工潮,工資上漲、建築成本日益攀升,當然會把成本換算成房價,由購屋者吸收,而且政府各項公共建設持續投入興建,對區域房價形成強力支撐,更是房價降不下來的重要因素。
另外,台灣民間「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都會區的土地資源又稀缺,供需面是影響台灣房市穩固的最大支撐,台灣的地價稅、房屋稅跟亞洲鄰近國家比較,算是相當的低,持有成本低,讓願意購屋的民眾不減反增,民間的「存房」風氣不減,房地產價格不易鬆動,更不會崩盤。
三年前財政部祭出奢侈稅,二年前又實施實價登錄,儘管抑止投資客在短期轉手房屋,但卻無法有效壓抑房價。這次財政部想由房屋稅下手,但業界普遍認為效果仍然有限。
房價跌其實是災難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喊出要讓房價在兩年內大跌百分之三十,但坦白說,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就連財政部長張盛和都質疑,如果在二年內使房價降三成,這是硬著陸,對金融業就是災難,大家不能忘記民國八十九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銀行業逾放比過高的教訓。張盛和說的很直率,「不是說房價下跌,大家就會很高興,其實是災難。」
房價和經濟成長互為因果,經濟發展順利,民眾的購買力增加,就一定會推動許多商品價格上漲,所以房價上漲可以說是在反映經濟發展的結果。只要房價上漲,各種房地產相關稅收就會豐富且穩定。台灣在過去幾年房價上漲,各種房地產稅收,如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甚至契稅收入,都不斷地超過預算數目,成為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
政府冒然打房,必然導致稅收的減少,以奢侈稅為例,當初預估每年可收入一五一億元,但實施後,實際還課徵不到四十億元,而相對地,土地增值稅的「損失」卻二倍於奢侈稅的「收入」,這對財政收入而言是多麼不划算的事。
房市暫時停止呼吸
打房的另一個後遺症是房市暫時停止呼吸,房地產買賣雙方都不輕易出手,一時之間造成房仲業營運進入冰河期,房仲人員大量失業。房地產原被視為帶動內需的火車頭產業,現在卻因打房而暫時停止呼吸,重創台灣內需產業,提早讓台灣經濟進入寒冬。中央研究院原先預測台灣今年GDP為百分之三點三一,政府如果繼續打房下去,這項預測可能會要調降。
政府的責任不應該是打房,而是制訂住宅政策,讓人民有房子可住。政府與其消極的打趴房價,還不如積極的振興經濟、提高人民的所得,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想辦法為勞工加薪,壓抑不斷提升的房價所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