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以房養老」上路竟然沒人申請

【文/住展雜誌】以房養老計畫從今年三月試辦上路至今,申請人數竟然掛零,讓主管的衛生福利部很沒面子,相關單位正在研議是否從寬認定繼承條件的限制,或是放寬申請門檻,讓這項政策能夠繼續推動下去。為什麼在國外施行有年的「以房養老」制度,在台灣卻不受人歡迎,原因何在?

以房養老計畫第一波申請到七月底截止,根據各地回報的資訊顯示,諮詢人次達一八三人,但沒有人正式申請,原本預計開放一百個名額申請,目前掛零。

衛生福利部認為可能是宣導不夠,或是申請門檻太嚴格,若能放寬,以房養老的適用對象就會增加。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其實,本刊早在去年十一月專題報導「以房養老政策可行嗎?」就指出,「以房養老」政策要在台灣實施成功的可行性不大,因為台灣跟外國的國情不同,「以房養老」這種在歐美國家實施已久的金融商品,要讓國內的長輩們接受,並不容易。

台灣國情並不同

當時,內政部規劃的「以房養老」政策,打算與社會福利政策相結合,外界相當看好這項新的政策,只有本刊撰文直言,「以房養老」在歐美國家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行為,與社會福利制度沒有任何關係,而現在國內要試辦的「以房養老」,卻與社會福利政策結合,弄得不倫不類,「以房養老政策在台灣是否可行?坦白說有很多的問題」。

「以房養老」方案提供老人將房產轉換為現金的管道。

「以房養老」方案提供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將房產轉換現金的機制多了一種選擇,但是台灣實施這項政策條件比較嚴苛,「以房養老」的老人在申貸期間內若結婚或出現繼承人,就要立刻終止契約,且先前領取的錢必須全數償還,而且簽約後不能反悔,若提前清償還要支付違約金。這些條件,都會影響民眾申貸「以房養老」的意願。

政府部門搞錯方向

發展至今,果然如本刊所料,以房養老計畫從三月試辦上路至七月底截止,沒有人正式申請,申請門檻太嚴格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門搞錯方向。「以房養老」在外國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行為,我們卻硬將其與社會福利政策掛勾在一起,但對於是否能達到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之目的,政府部門卻沒有任何人敢掛保証。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說坦白一點,台灣實施的「以房養老」計畫,等於是想把老人當實驗白老鼠,表面上彰顯政府重視老人問題,但每年試辦的名額才一百位,而第一年的經費也只有三千多萬元,可以看出政府的心態相對審慎和保守,並不是真的想解決老人問題。

應該要將其法制化

老年人需要的不僅是經濟困境的解套,更重要是,多數獨居老人需要有人照顧及陪伴,解決這種長遠且複雜的老人照顧問題,必須要有配套和規劃,如果政府真的有意推行「以房養老」政策,解決老人問題,為什麼不將其法制化,立法制定「以房養老施行條例」,並編列相關預算來實施?

台灣人口快速邁向老年化社會,台灣是全球人口高齡化最快的國家,未來十年,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將由現行的一成增加至近兩成,達到聯合國所稱的「高齡社會」,目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二百萬人,未來銀髮人口勢必將呈倍數成長,台灣高齡社會化的問題也將逐漸浮上檯面,因此,「以房養老」構想才會受到社會大眾高度的關注。

潛在量體二十萬戶

我國的「以房養老」政策採試辦方式,門檻限制規定的一大堆,官員卻沒有注意到老年人的心態是否能夠接受。台灣人民普遍存著「有土斯有財」的想法,要老年人放棄努力一生得來的房子,給銀行抵押,情感上比較困難,很多人無法接受,「以房養老」制度才會在台灣碰壁。

根據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的研究,台灣「以房養老」的潛在需求量,大約介於二十萬至三十五萬戶;面對這麼龐大的市場需求,若是「以房養老」政策在玩真的,應該制定特別法律、編列預算來解決問題,才是正途。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