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大蕭條時代來了? 北市商圈弱肉強食

【文/住展雜誌】東區商圈倒店潮止不住,有人說,這是店面的窮途末路,店面已失去投資價值。但調查數據卻顯示,有些商圈依舊蓬勃發展,店面的地位仍有不可取代性。

台北市各大商圈真的走衰運嗎?去年迄今,東區商圈名店倒閉消息頻仍,商圈崩壞潮一路擴大到中正區、中山區、松山區,似乎一發不可收拾。

據北市地政局調查顯示,包括師大夜市、公館商圈、光華商圈以及晴光商圈,過去一年來全都出現消費人潮減少的情況。市議員王鴻薇更稱,不只東區商圈沒落,其實整個台北市商圈都在衰退,市府沒創造新人潮,導致舊商圈逐漸沒落,若北市情況依舊,很快就會被高雄比下去。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台北市商圈真的已走入大蕭條時期嗎?抑或是「商圈不死,只是轉移、重生而已」呢?如果是後者的話,又有哪些商圈的店面值得投資人投入呢?

戴德梁行董事協理薛惠珍說:「東區商圈不敵信義商圈崛起,人潮退的速度比店東降租速度還快!」。

漲租逼走商家 店東苦背黑鍋

首先,我們看到東區商圈;東區商圈又稱舊東區商圈、或忠孝商圈,主要是忠孝東路四段沿線,頂好名店城、SOGO等,是較指標的商家。

外界多半認為,東區倒店潮肇因於「無良房東」大漲租金,導致店家經營不下去,但這只是以偏概全、以訛傳訛的說法。

從商仲業者所統計的數據(表一)來看,東區商圈平均租金在一四年就已經止漲,並於一六年開始大幅下挫,跌勢持續至去年末。數據說明,東區商圈多數店東非但未漲租金,反而是不斷調降店租。從一五年初到去年末,東區店租連跌四年,平均租金已重挫逾三成三。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統計平均租金的數據,代表的是「通則」,它顯示一個普遍的狀況。不可否認的,東區商圈確實有漲租趕走店家的例子,但那只是少數的「特例」,並被媒體渲染誇大,使大眾誤把特例當成通則,其實是見樹不見林的說法。

一五年到一七年間,東區店租大降一波後,店面空置率應聲大降至約四%。但沒想到,降價效應只撐了兩年就消失,去年空置率狂飆至逾九%,越來越多店面降租卻租不出去,意味著租金並非東區沒落的關鍵。

鄰居太強大 東區倒大楣

「東區商圈的問題,應該與信義商圈壯大有關。」戴德梁行董事協理薛惠珍分析,東區靠近信義商圈,兩處都是百貨型商圈,消費族群與商品重疊性高,而信義計畫區新穎百貨一家家開,規劃與內容更新奇,將消費人潮拉了過去,東區吸引力與消費力逐漸萎縮。

薛惠珍直言:「東區人潮退的速度比店東降租速度更快!」當人潮不再,店家生意做不起來,即使降租效果也不大。這也足以說明,為什麼東區租金下滑、空置率卻走高。
現在的信義商圈,彷彿金庸小說裡的「吸星大法」,將東區人潮與消費力吸走,導致東區商圈沒落。

找回特色店 東區仍可為

雖然,東區商圈如明日黃花,但我們也發現,忠孝SOGO、復興SOGO依然如日中天,不僅營收年年成長,兩大店營業額在全國百貨排行更是名列前茅。

薛惠珍分析,現在SOGO還是很強,可能與消費族群具「高目的性」特徵有關。因為SOGO商品力強,一線國際名品幾乎都會到兩大店設櫃,不少人到東區就只會留在SOGO內買東西,消費無法外溢到周邊商家。

專家認為,除非東區商圈形塑出自己的特色,與信義商圈作出區隔,才能吸引民眾到東區逛街,店面比較有前景。否則,現在並不是切入東區店面的好時機。

真西方不敗 西門町超威

「店東漲租金會趕走店家,造成商家倒閉潮」,這種看似合理的推論,不僅與東區現況不符,同時也不適用於西門町商圈。

近五年來,西門町商圈平均店租穩定上揚,且空置率的波動幅度是四大商圈中最低者。空置率長期維持於低檔,代表「人流與消費力穩定,店家較容易經營,易手或退租的情況較少」,所以空置率不會大起大落,店面投資報酬穩定,適合長期持有。

甲桂林廣告副總陳衍豪認為,市府西區門戶計畫漸有成果,老城區商圈人潮越來越多。

西門町商圈店面表現優異,主要是當地擁有「本地年輕人」與「外國觀光客」兩大消費族群。此外,西門町一帶近百家大大小小的飯店、旅館,讓聚客效應放得更大,觀光客很難不掏錢出來消費。

西門町商圈特色小店林立,吸引大量年輕族群和國外觀光客前往朝聖。

「縱使外國觀光客不來,西門町仍有本國年輕的消費族群支撐,不至於整個垮掉。」薛惠珍強調,西門町商家還組織自治協會,店東漲租幅度也比較克制,目前暫時看不到敗象。

惦惦呷三碗公 站前正在質變

台北車站站前商圈,雖然發展歷史更久,但卻沒有老態龍鍾的衰頹感,商圈生命力依舊蓬勃,近五年來店租大致平穩,對一個老商圈來說並不容易。

平常鮮少被放大討論的站前商圈,究竟有什麼能耐,能夠維繫商圈欣欣向榮的生命力?

第一個關鍵,就在於龐大人流。據統計,台北車站每日進出人次超過五十萬以上,軌道交通為周邊帶來巨量人潮,所產生的消費需求相當驚人,支撐站前商圈聲勢不墜。

第二個關鍵,則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西區門戶計畫有四個重要的工作項目,一、拆除忠孝橋引道,重現北門廣場;二、改造台北車站外部廣場;三、西區門戶區域整體土地利用及調整,進行「雙子星」開發案;四、將整個西區空間納入文化、產業質能等面向。

市府加持 人潮來了

因台北市府重造西區著力甚深,讓西區出現「軸線翻轉」的希望。甲桂林廣告副總陳衍豪說:「這幾年市府真的做得很不錯,從火車站一直到大稻埕,散發出老城區的味道與底蘊。不只年輕人慢慢回來了,還有許多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他們就喜歡這種有歷史、有文化的東西。」

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商圈發大財。據陳衍豪觀察,站前商圈人潮與消費力有擴大、外溢的現象,從站前延伸到寧夏、赤峰、迪化街等路段,串連成一個完整的大站前商圈,店家與逛街人潮增長得十分明顯。

若觀察空置率表現,站前商圈空置率大幅減少,代表商家展店租賃需求升溫,而背後原因則是消費力有所成長,才會磁吸商家進駐。因此,現在投資站前商圈店面,似乎是筆不錯的買賣。

西區拚翻身 雙子星來了

台北市府所推動的西區門戶計畫,確實為站前老商圈帶來許多改變,尤其是延宕已久的「雙子星」開發案,更被視為引領西區起飛的重大開發案。

陳衍豪認為,雙子星無論是給南海控股、或是交由藍天集團操刀,應該都能大獲成功。因為這兩家過去經營大型商場都很傑出,雙子星對他們而言,只是小菜一碟。雙子星開發案若順利進行,可望帶來更多人潮和消費,整個西區都會受惠。

不過,雙子星開發案對站前商圈租金助漲的效果似乎不顯著。在四大商圈中,站前商圈平均店租最低。

之所以如此,關鍵是開發案尚未兌現。薛惠珍預期,雙子星從招商到完工營運,可能需要五、六年時間,等到之後辦公人口進駐,實質效益才會顯現。

南西快速轉型 文青味引人潮

位在捷運中山站一帶的南西商圈,也是北市老牌商圈之一,過去曾經風光一時,但因衣蝶百貨黯然收山,一度引發商圈沒落的疑慮。不過,南西商圈近年竟出現轉骨重生的奇蹟。

「原有的新光三越百貨有大品牌聚集消費力,周邊街巷內也有不少文青小店,去年誠品生活南西的進駐,更讓商圈注入新的氣息,不少特色品牌,和年輕化的日系餐飲,也讓許多消費者興起朝聖意願。」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很看好南西商圈店面市場。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看好南西商圈未來性,周邊店面空置率低、收益穩定。

張旭嵐解釋,南西商圈是除了西門町和信義商圈之外,另一個穩定發展的商圈之一。箇中關鍵,在於捷運中山站是淡水信義和松山新店雙捷運站,不僅有大量的上班族通勤人潮,還有老爺、晶華、大倉九和等知名飯店所帶來的國際觀光客源,以及文青、文創商家進駐,讓南西成為獨樹一幟的商圈。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顯示,南西商圈以二十坪至三十坪的店面最搶手;依地段不同,租金約在十五至三十萬之間。店面租金穩定、空租率極低,屋主也多惜售,透露出南西商圈的強勢發展。

無獨有偶的,戴德梁行的統計資料也顯示,南西商圈店租非常平穩,而空置率大幅減少,意味著店面租賃需求陡增,前景似乎值得期待。

長期持有 穩定收租

綜合以上,台北市多數主要商圈發展力道仍很旺盛,並不像外界所說的那麼悲觀。如果想作長期性投資,西門町、南西、站前商圈的店面都是不錯選擇,唯獨東區堪憂。至於信義商圈,都是百貨商場,並無一般店面可供投資。

事實上,若讓統計數據說話,店面並未因電商崛起而一敗塗地,投資市場仍大有可為。尤其是一些空置率低、租金穩定的商圈,更值得長期擁有!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