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百里侯之爭將在11月投票,隨著選戰邁入倒數階段,欲取首長大位的雙北選將們,紛紛就都市更新端出政策牛肉;但他們的政見真的可實踐嗎?且待本文逐一深入檢視……
距離地方首長與民代大選只剩一個多月,即使今年雙北選戰打得不如以往火熱,但進入倒數時刻,選將們的政見牛肉仍強烈吸引著民眾目光。在雙北首長候選人的政策攻防之中,「都市更新」,無疑是選將們交鋒最多、也最在意的重點議題。
過去因政府消極、民間質疑,導致都更進展牛步,想要將雙北一百二十多萬戶老屋更新一輪,少說得花數千年,堪稱千古事業,因此想爭百里侯寶座的選將,對此自然馬虎不得,相繼提出都更政見拉攏選民。不過我國政治人物信口開河的選舉支票,向來欠缺兌現保證,究竟雙北市長候選人的都更政見可不可行?讓我們一一檢視。
新北市
侯友宜─
三箭齊發創造三贏
首先將目光聚焦新北市。代表國民黨角逐市長大位的新北市前副市長侯友宜,將射出「都更三箭」,盼能在百姓、建商與政府之間創造三贏。
第一箭: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大眾運輸導向開發)概念,在捷運站步行可及的一定範圍內進行大規模都更。
第二箭:顧面子,要裡子。進行主幹道沿線的都更與整建維護,並研議提升基準容積,拉高改建效能,保障參與都更民眾原有的生活空間。
第三箭:危險老舊建築。強調居住安全與公共安全,將從防災的角度,從寬認定危老建築。
侯前副市長的都更政見,看來四平八穩,不過該如何執行?則沒有太多著墨,比方說,調高基準容積以增加改建動能,但容積率要拉到多高?目前尚不得而知,然而這其實是該政策的核心。
因為若拉高幅度不大,可供分配的坪數仍不足;假如容積灌過頭,開發強度將大增,勢必對生活環境與交通造成沖擊,這時應輔以配套措施因應。可是侯友宜雖說將思考配套方針,但時間點卻是在上台之後,也就是說現階段並沒有具體配套作為,殊為可惜。
侯的危老建築政見也有類似的模糊地帶,其要從寬認定危老建築,但從寬是多寬?目前危老重建施行細則已對危老建築有所定義(如屋齡三十年以上、耐震初評為乙級者等),侯友宜若想放寬,應提出新的認定標準,否則民眾將無所適從。總結來說,目前侯前副市長的都更政見,在具體作法方面仍有待加強。
侯友宜表示要從寬認定危老建築,但並未說明放寬標準。 |
蘇貞昌─
五具引擎加速百倍
不讓對手的「都更三箭」專美於前,民進黨提名的前台北縣長蘇貞昌,也端出「政府主導民間參與」、「設置專責機構」、「重大交通建設周邊與危老優先」、「資訊透明利潤回饋」、「公共設施同步到位」等「五具引擎」,要讓新北的都更加速百倍。
比較侯蘇兩人的政見,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只不過蘇貞昌多開了「設置專責機構」與「資訊透明利潤回饋」兩張支票;但與侯友宜相同,蘇的政見也只是大方向,沒有說明實際該怎麼做。
舉例來說,蘇老縣長強調都更資訊應透明,且利潤要回饋住戶,但將來市府要用什麼方式讓利潤流向住戶?仍有待蘇貞昌進一步闡述;此外,蘇要設置的專責機構確切職掌為何?是擔任實施者還是規劃者?與市府都更處的功能是否有所重疊?兩者權責怎麼劃分?這些部分都有必要清楚告訴選民,否則政見將跟對手一樣流於畫大餅,可行性存疑。
蘇貞昌欲引導都更利潤回饋住戶,可是尚無具體做法。 |
台北市
姚文智─
政府帶頭十倍衝刺
接著關注首都台北市的政見角力。作為綠白分裂後的綠營挑戰者,立委姚文智不時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都更施政,並趁機提出自己的看法。姚文智強調政府應引入民間資源,推動「大規模公辦都更」,且主張「都更後供公益使用的空間可免計容積」,同時表示未來要成立「住宅與都更局」擴編人力,並編列「一百億都更基金」,一區一區進行都更。
平心而論,姚委員所提的政見,許多與現行制度類似,當中的差別為何?恐怕還得多加論述才能讓民眾了解。就拿公辦都更來說,北市府已有在做,姚委員的公辦都更除了多了大規模之外,執行方式與市府現行的跳下去擔任實施者有什麼不同?民眾還真是摸不著頭腦。
再者,百億都更基金能否衝刺出十倍的都更量能?或許有些疑慮。以北市府斯文里三期整宅為例,該案僅兩百六十戶就花掉了十七億的都更基金,因此百億糧草看似豐富,實際上恐不足以全然支撐北市的都更發展。
丁守中─上調容積率增分配
與姚文智同樣想從柯文哲手中攻下市長寶座的藍營候選人丁守中,則端出「成立都市更新局」、「大規模的推動防災都更與遷移」、「放寬住宅區法定容積」等政見與對手一較高下,並喊出「一坪換一坪加停車位、兩年搬新家」的口號博取支持。
分配誘因不足雖是都更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一,但容積獎勵有上限規範,最多就是法定容積的一‧五倍,因此丁守中認為從源頭將住宅區容積率提高到百分之三百,是增加都更誘因的關鍵。
以台北市住三用地為例,現行容積率為百分之二二五,即使獎勵容積拿好拿滿,也無法翻成長達到一坪換一坪的目標;但若將容積率提高至百分之三百,加計百分之五十的容積獎勵,則可將基地容積率放大為百分之四五○,確實比現況增加了一倍。
可是單單放寬住宅區容積率,勢必引來厚此薄彼之疑,其他用地地主想必會要求比照辦理;再說,放寬容積率將增加一地的開發強度,並引入更多的人口,這似乎與防災分散風險的概念背道而馳,且拉高容積率還得在議會闖關,並非市長想做就做得到。
柯文哲─公劃都更力拼時效
面對挑戰者來勢洶洶,台北市長柯文哲雖表示市政就是最好的政見,但也並非毫無動作。近來北市府就提出了「公劃都更」政策,在全市劃設八十多處、面積超過六百公頃的更新地區,並對公劃區域的都更開發祭出百分之六到十的「時程獎勵」與百分之十的「都市機能獎勵」等容積獎勵,藉以加速都更。
柯市府的公劃都更,其實並非新鮮事,因為早在千禧年前後,北市府就曾劃設了兩百八十多處更新地區,唯政策成效不佳,直到時程獎勵失效,已完工或施工中的比例僅不到百分之七。
因此這回的公劃都更,嚴格來說僅是舊政策起死回生,只不過做法稍有不同,改為僅指定更新地區而不指定更新單元,增加整合的彈性。由於該政策為行政部門所提出,可行性並無太大疑慮,這或許也就是所謂的現任優勢吧!
柯市府將在南機場(上圖)等80多處推行公劃都更,不過該政策實乃舊酒裝新瓶。 |
舊酒新瓶
執行面仍說不清
縱觀選將們提出的都更政見,說實在話,許多項目如設專責機構、給予容獎等,雷同性都相當高,而且若干政見在過去的多次選戰中都已提過,說來已了無新意。
重點是在舊酒裝新瓶的過程中,選將們大多「空有魂,無形體」,大談大方向之餘,卻未對如何具體實踐政策多做論述,因此民眾可真得張大眼睛,才能在天花亂墜的選舉話術中,明辨政策牛肉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