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產業新藍海 物聯網搭上房產 商機無限

【文/住展雜誌】物聯網並不是件新鮮事,但自從張忠謀喊出:「物聯網是眼下唯一大事!」後,一瞬間成為我國產業界最夯的新目標;各行各業無不投身開發物聯網商機,房地產業也不例外。業者紛紛藉由營造智慧宅投入產業藍海,但物聯網對不動產的牽動層面,遠大過你我的想像……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什麼玩意?許多民眾還搞不懂,怎麼就成了帶動產業界革命的唯一大事了?簡而言之,物聯網的內涵即『萬物聯網』,意味著所有事物皆可透過智能感知設施與網路連結,進而達到智慧生活的目的。物聯網概念早在一九九○年代即萌發,但當時因無線網路技術尚未成熟,使物聯網的應用未能迅速普及。

近年由於網路環境快速演進,使過去僅停留在想像階段的物聯網應用得以實現,舉例來說,以往開冷氣一定得回到家拿了遙控器才行,但如今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搭配遙控應用程式遠端操作,讓您一進家門就能感受陣陣涼意,這便是物聯網科技帶來的重大突破。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跨界混搭新思潮

對產業界而言,物聯網時代來臨,將使傳統的垂直線性分工產業鏈面臨全面性重組。既然萬物都可聯網,且能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枷鎖與消費者互動,消費者可更自由的選擇其所需要的服務,過去以產品供銷為主的生產思維將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為使用端量身打造的客製服務。

而一種『服務』,往往需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協力完成,以上述遠端開冷氣為例,要滿足這項需求,除了得有智能感知與智慧聯網設備外,還得搭載特定應用程式,而這三者各自有其開發商與產業鏈,若無跨界整合,便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是故國內物聯網系統龍頭,中興保全副總朱漢光表示,在物聯網的時代裡,打破產業界限,以服務為依歸的『跨界混搭與整合』,正是創造無限商機的泉源。

中興保全朱漢光副總表示,『跨界、混搭、整合』是物聯網的特色。

創造T型價值鏈

然而這般跳脫產業壁壘的跨界整合,對台灣來說卻是一大難題。熟悉兩岸物聯網發展的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陳哲郎建築師分析道,由於台灣長期以代工製造科技島定位,思維方向多著重產業供應鏈與產品技術,反而忽略了物聯網針對需求提供服務的核心概念,使橫向的水平跨界整合難以實現。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然而智能產品的製造技術並非不可取代,從近來產業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強烈衝擊即可見一斑,別以為這只是科技產業會面臨的難題,房地產業也可能遭遇類似挑戰。

中國將物聯網發展列為重大政策,各大產業投身其間的規模遠超過台灣,其地產界對物聯網技術的整合、開發與應用更是突飛猛進,若未來中國開發商挾其已成熟的物聯網服務轉進台灣,屆時我國房地產業者恐淪為代工角色(單純只蓋硬體建物,涉及智慧生活的部分全由中國開發商一條龍包辦)。

而我國高質感、富內涵的客製服務,是中方一時間還難以超越的,因此陳建築師強調,產業界除了深化本業(加強生產鏈關鍵技術)外,還須以提供完整服務為目標整合跨界聯盟,創造兼具異業連結與垂直生產的『T』型價值產業生態系,才能讓台灣在物聯網時代中保有領先地位,否則只在技術面上打轉,將使我國優勢反轉為劣勢。

面對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生活潮流與挑戰,房地產業者當然也有所反應,包括遠雄、台開、聲寶等業者都與知名智能建材、系統商聯手,推出訴求便利生活、強調安全節能的智慧居家,只是這些所謂的智慧二代宅、三代宅,真的讓民眾的生活更聰明方便了嗎?

智慧宅真有智慧?

『消費者的接受度並不好』陳哲郎建築師指出,多數開發商雖將許多物聯網科技融入住家打造智慧宅,但其僅著重於硬體設備的有無,未依住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軟性服務,消費者難以從居家的智能設備中,獲得更好的生活滿足,使物聯網智慧居家淪為噱頭。陳建築師強調,智慧住宅應以營造幸福感為宗旨,而非只是堆疊科技。

不過消費者有時也不認為住宅智慧化是必要的,朱漢光剖析,對年長住戶來說,智慧居家使用上反而複雜,與其自找麻煩,還不如不用,既然沒有需求,接受度自然有限。

有別私領域(個人住家)對物聯網可有可無的態度,民眾對公共空間智慧化的期待就相當高,此乃人性使然,每個人都想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高品質的公共資源,因此以智慧方式管理社區公眾事務(如監控、門禁、用電等),便頗受民眾歡迎,開發商也就因勢利導,樂於在建案的公共空間投入物聯網資源,因此針對公共領域提供物聯網服務,對智能系統業者來說就蘊含了龐大商機。

智慧居家是地產商投入物聯網的途徑,也是建案的一大賣點。(資料照)

下一步:落實服務

然而完善的智慧社區/智慧城市,講求的是『硬體+軟體+服務』的全面性功能,因此不論物聯網技術在公、私領域的接受度如何,想要發揮其『智慧』的效能,就必須確實實踐服務。

如前所述,由於多數開發商並不在意社區使用端對物聯網設備的運用,甚至將這些加入硬體建設中的開發商,也不見得清楚如何應用這些設備,提供契合消費者需求的服務,以致訴求節能、安全、永續、便利的智慧社區,實際運作上事與願違。『空有設備談不上智能,使設備發揮效率才是智能』唯有確實利用這些物聯網設備,節能、便利等目標才能實現,同時也能降低開發商、物管業者、住戶等使用者的成本消耗。

智慧場域不智慧的窘境,固然可歸咎於地產業者忽略服務本質,但現今各家智能產品業者通訊標準不統一,亦是阻礙物聯網高效化的原因之一;對此朱漢光表示,各家廠商的智慧產品各有其通訊標準,彼此無法互通,但一個家庭/社區通常不只使用單一品牌的產品,因此亟需導入一個統一的互聯標準,日前中保無限+與大同家電的異業結盟,便是業者跨界開創通用平台的一大突破。

開發商化身平台

『開發商應以服務整合平台自居』陳哲郎如是說。在不動產結合物聯網的發展脈絡中,開發商是相關產業中資源最豐富、也是消費者最在意的角色(特別是大型開發商),是不動產生產鏈中的龍頭,居整合有利地位。

開發商可在規劃之初,設定好智慧社區的發展藍圖,擬定社區要提供住戶什麼樣的服務,之後再根據服務項目進行跨界結盟,當然在結盟的過程中,開發商就可要求各項服務的供應者,使用具共通性的互聯標準,以充分發揮物聯網的高效特色,國內也已有不少地產商正朝著平台化的目標邁進。

陳哲郎建築師強調,物聯網的重點在於應用服務,而非產品技術。

大數據如聚寶盆

當然開發商提供的服務得呼應消費者需求,但業者該如何知悉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呢?『大數據(Big Data)』的分析應用便是箇中關鍵!海量的數據資料庫有如物聯網的聚寶盆,且這些資訊即時又準確,透過分析各項智慧設備上傳雲端的數據資料,產業界能清楚獲知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使用習慣,進而提供最貼近消費者的客製服務。

以智慧家電的使用打比方,當我們以物聯網方式使用家電時,聯網雲端就紀錄了我們何時使用?用了多久?哪些時段是使用高峰等數據資料,這些資料經過運算分析後,即可得知一個家庭的用電習性,進而規劃出最適合該家庭的節能生活方式。

此外,雲端大數據資料庫訴求透明的特色,以往民眾幾乎無從得知一台電視、冰箱究竟會消耗多少能源,但在萬物聯網後,民眾只要手握加載相應軟體的智慧型手機,便可對各項家電的耗能狀況一目了然。因此物聯網與大數據可說是相輔相成,而其共同的目的,就是節能與解決民眾生活難題,創造更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物聯網無處不在

總結來說,『服務整合,跨界混搭』是物聯網一再強調的特性,是故只要有服務的可能,就有物聯網的發展空間,商機可謂無處不在。民眾的生活也早已被物聯網所滲透,包括智慧型手機、Youbike公共自行車等,都是物聯網智慧串聯的成果,這也是為何張忠謀等產業巨擘斷言物聯網是眼下唯一大事的原因。

而對不動產相關產業來說,除了持續依據消費者需求營建新的智慧建築外,既有建物/社區的升級也是一片淘金的新大陸。舉例來說,時下民眾對住宅安全愈加重視,門禁管控、監控保全等物聯網服務幾乎已是消費者對社區的基本要求,但許多老舊建物/社區無法滿足民眾期待,因此將其智慧化便是商機所在,而台灣老屋何其多!可說是遍地黃金。

然而物聯網發展只有民間企業積極是不夠的,若無高視角的政府政策扮演推手,全然靠民間企業自行處理跨界整合問題(畢竟每個廠商都有保護自身產業的心理),效果肯定事倍功半。

透過物聯網智慧串聯,民眾可清楚掌握住家資訊。(資料照)

官方角色待調整

官方對此並非麻木不仁,不論中央、地方,對以物聯網構築智慧城市皆具想法;其中台北市政府的表現相對積極,還特別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推動相關政策,並計畫將公共住宅打造為示範智慧社區以為表率,但具體執行策略為何?現今仍是空中樓閣。

更為人詬病的是,現今官方的思維模式仍是以『帶動ICT產業發展』為核心,關注點依然停留在生產面與技術面,並以此原則來整合產業;但如前所述,『以服務為導向』才是物聯網的中樞價值,各行各界原本壁壘分明的垂直產業鏈,在物聯網的潮流下將徹底裂解,故在談跨界整合時,重點其實是在『整合應用服務』,而非『整合各項產業』。

畢竟若無共同的服務目的,即便各項產業整合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官方顯然有必要重新審視其角色定位與功能,如此一來才能使物聯網獲得全面性的發展,成就美好便利的幸福智慧城市。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