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近年因都會住宅區土地高漲,壓縮建商利潤,地價相對低廉的工業區,遂引起業者覬覦前進開發;然而工業區合法變更住宅區手續繁複,便有業者鑽法律漏洞,以一般商業設施名義在工業區偷渡住宅產品。面對違法亂象,內政部終於在日前修法狙殺,刪去一般商業設施中易遭變項使用項目以絕後患……
一般建商若欲開發工業區土地,需透過捐地回饋,將工業區合法變更為住宅區,但過程繁複冗長,且捐地面積須達基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七以上,對業者來說代價甚高,因此部分建商選擇鋌而走險,以工業廠房名義請照,待官方檢核完畢後,另以二次施工改造為一般住宅,由於地目未經合法程序變更,因此這類工業住宅一直存在違法爭議。
地價飆漲違規增
這十幾年來房地產因多頭追捧,都會住宅區土地價格飆漲,位於都會區邊緣的工業區,因地價相對低廉,不僅能確保獲利空間,產品也具有價格親民的優勢,遂成為業者眼中的厚實金磚。
特別是民國九○年放寬工業區可作商業用途後,工業用地在使用上如同商業區,使業者在廠房之外增加更多理由建置工業住宅(如以一般事務所名義),並因建築技術規則取消最小單位面積限制及廁所集中設置的規定(台北市因另有法規限制,故未放鬆),使業者擺脫過往工業宅大坪數高總價枷鎖,導致違規使用情勢變本加厲。
工業住宅嚴重違規的情況遭監察院糾正,為防止產業用地流失,並遏止違法亂象,內政部今年七月底亡羊補牢,修法將『一般商業設施』中易遭變相使用的『一般零售業、一般服務業及餐飲業』、『一般事務所及自由職業事務所』兩項目刪除,餘下商業設施之設立面積,亦限縮到以該工業區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為限,從法制面徹底斬斷工業住宅的生機。
營建署中部辦公室城鄉計劃科科長李守仁表示,除了本次修法外,官方早已針對工業住宅祭出多項管制,包括:一、部分地方政府以高額保證金防堵建商違規;二、建照、使照、公寓大廈草約與土地參考資訊檔,應註記不得以住宅名義銷售或建物不得作住宅使用;三、今年十月即將實施,仲介業需在不動產說明書內揭露標的物是否為工業住宅等措施,並請地方加強稽查,從都計審查、建管、銷售與末端使用等四階段全面查緝工業住宅。
民國90年放寬法規限制後,都市工業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圖為92年中和工業區的「天悅」) |
工業住宅爭議多
對消費者而言,工業住宅具有相對可親的房價,對荷包有限的民眾能在都會區扎根是個不錯選擇;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便宜價位的糖衣底下,隱含許多不為人知的缺失,恐使消費者深陷爭執不休的泥淖。
違反都市計畫法
依照都市計畫法使用分區規範,工業區土地本來就不應該作住宅使用,若違規使用情事遭地方主管機關查緝屬實,便可依都市計畫法對住戶處以六到三十萬元罰鍰,可連續開罰,並限期拆除、改建、停用或恢復原狀。消費者購屋時省下的錢,在繳完幾張罰單後就全數吐回了,此外還得無時無刻戰戰兢兢,祈禱自家不會剛好是遭公權力掃蕩的那一戶。
銀行授信條件差
工業住宅因處工業區,地段條件無法與一般住宅區比擬,加上有違規使用爭端,使銀行在房貸授信方面相對保守,部分行庫甚至不承作此類產品貸款;即便接受貸款,條件也比一般產品差,成數頂多五到六成,利率也較一般住宅高出一碼左右,讓消費者面臨高門檻且低保障的尷尬處境。
倘若消費者當真要買,務必先詢問是否有銀行能提供理想的融資條件,以免交易徒增波折。
買賣責任難釐清
更嚴重的問題是,工業住宅在取得使照成功交屋後,建商往往就拍拍屁股走人,因此當住戶面臨公權力懲處時,業者可將違規使用的責任推到使用端身上讓自己置身事外,使消費者變成孤立無援的夾心餅乾,除非住戶能提出業者在銷售時隱匿相關資訊之事證,否則就白白淪為代罪羔羊了。
居住環境品質差
在生活品質方面,畢竟住家就在工業區內,對於工廠噪音、環境汙染及大型工業車輛出入等負面效應難以絕緣,居家質感低落;雖說現今產業轉型,但除了少數科技園區稍具質感外,大多數工業區絕非友善的居住環境,呼籲消費者在購買前千萬得三思。
地方執法難度高?
既然中央與地方政府近年來對約束工業住宅有志一同,為何業者仍不斷踐踏紅線?是建商膽大包天?還是官方有苦難言?對此地方稽察單位也是滿腹苦水,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應付官方查緝也有許多脫身之術。
工業區大型車輛進出,居住品質不佳。(圖為南崁工業區) |
使用端配合度差
以執法最積極的台北市為例,日前便面臨使用端不願配合的窘境。一○二年北市府查獲多起工業住宅違規事件,對建商依法開罰,但如前所述,建商搬出建築法應對,認為既然已經交屋給住戶,因此違反規定者是住戶而非建商,市府若要開罰,應針對使用者,展現黃花魚溜邊過的本領。
面對業者狡詐,市府本想聯合住戶舉證建商違法,但因住戶在購買時即知工業住宅風險,並簽下切結書,自知理虧不願挺身而出,讓市府在沒有證人的情況下難展拳腳;況且因不動產屬私人產權,若住戶不同意,巡查人員便無法強制進入查核事證,執法屢吃閉門羹,加深取締難度。
技術漏洞皆可鑽
由於業者在技術操作上經驗老道,因此修法刪除一般商業設施的成效如何,各方也有不同觀點。站在業者的角度,一道善門關起確實使工業住宅少了一個誕生藉口,對抑制新個案增加有不錯效果。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卻沒那麼樂觀,畢竟工業住宅在民國九○年開放設置一般商業設施以前就已存在,如今修法只是讓狀況回到過去,並無法杜絕工業宅的孳生。而且業者在送建照時不可能表明作住宅用的意圖,對待空間格局規範也可等取得使照後再做二工,因此若把關、取締不夠嚴謹,單從技術層面限制,效果相當有限。
德明科大副教授花敬群認為,修法僅限制技術面,仍需確實嚴厲執法才能杜絕工業住宅。 |
保證金成贖罪券
九十九年台北市開風氣之先,首創保證金制度管控工業住宅(後有新竹、桃園等地跟進),規定工業地上方建物在取得使照前,建商須按當期公告現值,乘以每戶樓地板面積再乘以零點四五,繳納保證金給建管處。
因工業區建物有最小坪數約束,保證金額度也隨坪數大小有所差異:每戶產權面積在四十五坪以下者,建商須繳交全額保證金,四十五到九十坪則減半,九十坪以上免繳,若交屋三年後確定未違規使用即歸還,希望利用業者愛惜金錢的心理,阻止工業宅續增。
怎知建商腦筋動得快,將保證金計入成本(因注定遭沒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甚至有業者把保證金當作贖罪券,認為保證金遭沒收後,等同默許存在事實,對違規興建工業宅更加肆無忌憚;且因坪數愈大保證金愈便宜,業者索性將產品規劃為百坪豪宅,反使工業區變成孕育豪宅的另一個溫床。
稅務手段逼改善
北市力阻工業宅的步伐在柯市府上任後持續出招,既然一次性的高額保證金威嚇作用不足,市府遂從持有稅著手。日前北市府財政局宣布,未來將修法調整工業住宅房屋稅,把稅率從現行的百分之一點二調高到與囤房相當的百分之三點六,以高持有稅手段壓低民眾購買工業住宅的意願,官方也不諱言該政策是懲罰性條款,要讓工業宅在沒有市場的情況下自然退場。
此舉似乎真是打到痛處,消息傳出後便有業者斷言,新建案恐因此面臨退訂潮。然而上述政策多半是以『絕後』為目的,但既存工業宅該如何處置?又是一塊燙手山芋。
就地合法可行嗎?
早年因工業區生活環境複雜,縱使房價相對低也少有民眾買單,客源多半為在地經濟弱勢的藍領民眾,由於不同時期的工業宅有其歷史發展上特殊的形成因素,因此工業住宅數量高居全國之冠的新北市,便曾在九十九年力推就地合法政策,試圖為既存工業住宅解套。
當時許多個案都興致勃勃,然而十幾宗個案走到最後,只有一例長群建設的泰山「金璽御品」拿下就地合法門票,但仍需等到「異地捐地」機制達成共識後,才能發布實施,因此實際上目前仍無個案成功轉型。不過新北市推動就地合法的舉動,也引發產官學與消費者間的激烈口水戰。
衝擊都計權威性
先看到產業界的不平之聲,有業者指出,工業地並非不能開發,只要循合法途徑變更為住宅區便可善加利用,然而違規建商既想賺錢又不想捐地,選擇走法律漏洞的行為已屬偏差,如今若准許其就地合法,不僅是把守法業者當猴子耍,也等於宣告都市計畫對土地利用的限制如同兒戲。
學界對就地合法的規畫更是不以為然,因都市計畫是城市建設的根本規範,不應本末倒置讓根本大法去遷就違規事項,就算都市計畫有任何需調整之處,也不能為了工業住宅就地合法,先射箭再畫靶,否則將使都市計畫的權威性蕩然無存;況且若地方政府在未積極執法前,就預設立場輔導就地合法,正當性恐遭質疑。
對未違規戶不公平
姑且不論就地合法是否合理,在實際操作上就可能遭遇困難。因早期工、住混合的工業住宅,不見得所有住戶都違規使用,對確實做廠房、一般事務所使用的未違規戶而言,並沒有就地變更住宅區的需求;然而工業地就地合法是整塊基地地目變更,實務上無法依各戶違規與否做部分土地持分地目變更,因此若硬推就地變更住宅區,反而會傷害未違規戶的權益。
新舊工業宅歷史背景差異大,學界認為不應無差別合法化。(圖左:中和「元氣大鎮」、圖右:土城工業區) |
不應無差別合法化
此外,新北市府試圖以『時代背景、歷史因素』為工業住宅開脫,花敬群教授認為並不合理,現今豪宅化的工業住宅,住戶並非經濟弱勢,且如今資訊揭露完整,新個案住戶對工業住宅風險大多心知肚明,與二、三十年前藍領弱勢被環境所迫的本質大不相同,因此就地合法不具正當性。
其呼籲,若地方政府真要推動就地合法政策,需先確實執法,並應以時間軸為依據,早期確因社經因素衍生的老工業住宅,只要配套完整,學界亦樂見其成;但近十年建成的新興工業宅(特別是豪宅化個案),則不具備就地合法之背景,政策不可無差別待遇執行。
合法門檻高缺誘因
在先前新北市遞送內政部的就地合法申請案審議當中,中央認為既存工業宅合法化,除須異地捐地之外(新北市後因異地捐地不易,改為全數以代金取代),還需另給付懲罰性回饋代金,拉高合法化代價,讓業者望而卻步。
而就地合法的龐大費用該由誰出,業者與消費者之間也各有不同想法,業者當然希望把支出轉嫁到使用端的住戶身上,但對自住消費者而言,變更代價要多花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負擔太大,投入就地合法的意願並不高,也認為沒有必要為建商與政府作嫁,使工業宅合法變更之路埋下變數。
工業宅房價大跌?
面對官方動作頻頻,各界都在揣測工業住宅是否會因此導致房價大跌,對此花敬群教授指出,個案是否具合法化空間,將是左右身價的關鍵,倘若物件符合就地合法要件,得以從工業用地轉變為價值更高的住宅用地,價格非但不會跌,反而可望因具投資商機而逆勢上漲。
反之,不具合法空間的個案,則可能在稅制、取締及法規趨嚴等不利因素夾擊下,價格一路溜滑梯,因此還需等待官方就地合法方案及相關配套出爐後,才能論斷買工業住宅是福還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