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麥當勞置產學 跟著麥當勞投資購房術

【文/住展雜誌】只要稍稍留意,我們不難發現,『麥當勞進駐』是房產業者頗愛的行銷語句;彷彿只要該品牌設店,就是替商圈成型、價格穩漲掛保證;坊間還傳說,投資地產是麥當勞的主要營收來源。購屋跟著麥當勞走準沒錯,或者『麥當勞購屋學』,是真有其事?或只是房產包裝術?

可能是配合某開發商位於汐止的新商城開幕做行銷造勢,最近某房仲業統計國內大型購物商場周邊,房價年漲平均約有一成,其中又以高雄夢時代周邊漲幅超過十六趴最多,其主要理由當然是生活機能有所提升。然平心而論,此一漲幅是否全是購物商場的貢獻?恐怕很難確知。

事實上,相較於購物商城或類似設施,無論房市的買方或賣方,更希望在房產物件周邊看到的,恐怕是另一個大品牌,那就是全球速食龍頭麥當勞的店鋪。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麥當勞展店 房產夯賣點

的確,翻開房市業者最愛的各式訴求題材,麥當勞設點應該名列前茅;而且過去以來,幾乎只要是麥當勞設點的位置,往往就是該區域的繁華地段、房價相對高檔處;坊間甚至謠傳,經營房地產才是麥當勞的本業,而非餐飲。

不過現在人們飲食愈來愈重視健康、養生,高熱量、高油脂的速食逐漸失勢,營收自然衰退,麥當勞當然也難倖免。根據最新統計,麥當勞全球店數已輸給新崛起走健康路線的SUBWAY。因應變局,全球麥當勞據悉採取新的經營策略,預計二○一八年前,要將三千五百家門市賣給加盟商,加盟比例要從現在八成提高到九成。

至於台灣,麥當勞進入的時間是民國七十三年,第一家店開在民生東路、敦化北路口附近。根據坊間分析,早期該品牌只挑選成熟商圈設點;以台北市來說,就是忠孝及西門兩大商圈,另外也在天母設點,主要是當地外僑多,對西式速食接受度較高。經營站穩腳步後,才往次級商圈拓點,不過設點位置仍鎖定主幹道。

民國八十年後,該品牌才有明顯往外圍新興地區展店的動作,進駐賣場或百貨也是在這個時期才開始;台灣麥當勞開放加盟的時間,更在八十六年後。儘管近年全球營收衰退,但台灣麥當勞高居全球二十名,亞太區更僅次於日本(一○二年底數字),由此可知,台灣市場重要性相對提升;因此未來台灣經營模式,仍將是直營為主。現階段台灣麥當勞的直營店多位於北台灣,加盟體系占比僅一成餘,主要都在中南部。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麥當勞其實是地產公司?

曾有國外某些相關研究指出,麥當勞根本就是地產公司;總部先租下土地、蓋店鋪,再租給加盟商賺租金,接著再用從加盟商那裡收到的租金,重複相同的『租地︱蓋店︱出租』經營模式,而且這甚至是該公司實際上主要的營利收入。坊間還出現麥當勞地產大亨的遊戲,靈感自然也從此而來。

無論麥當勞是靠賣漢堡,還是收房租撐起事業半邊天,對房產業者或房屋買家來說,更感興趣的當然還是:到底是麥當勞成就商圈?還是商圈成就麥當勞?或者說,跟著麥當勞店鋪佈局之『麥當勞購屋學』,是否真的成立?

有關此點,正反兩方看法不一,也都各自有研究論述支持或佐證。但不管真相為何,以台灣現狀論,只要麥當勞進駐設點,對消費者或投資人來說,似乎就一切妥當,甚至已是建商推案及消費者購屋的另類指標。究其原因在於,麥當勞的展店策略,確實有不動產投資的底蘊。

台灣CCIM會長曾東茂指出,麥當勞設點選址,確實有經過不動產投資專業評估。

開店策略 佐不動產專業

瑞普萊坊國際物業機構董事長,也是國內第一位取得CCIM證照的曾東茂就指出,全球麥當勞的展店方式確實是先買或租地、蓋店鋪然後收租;而且過程中的區位選址,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輔佐。他透露,美國麥當勞總部會定期聘CCIM講師,教授該公司高階經理人不動產投資之相關課程,是CCIM相當大的客戶群。

瑞普萊坊副總經理蘇銳強接著分析,麥當勞購屋學原則是可行的;他分析,麥當勞的成功祕訣,除了展店選址有不動產專業背景支援外,也在於品牌行銷,特別是針對孩童及年輕族群相當成功。更重要的是,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早進軍台灣,使得品牌等於美式速食的形象深植人心。

然而他進一步指出,還是要根據不同的投資標的或屬性做區別。比如購買店面開業或出租,要看業種屬性的潛在消費族群,是否和麥當勞的主力客源相似或有連結性。購買住宅原則上也適用,因為麥當勞店鋪所在區位,通常會是發展較佳的商圈、生活機能完善;但如果是高級住宅(豪宅),就還是不太適當。另外,麥當勞仍為餐飲業,廚房會散發味道,這是相對負面因素需注意。

瑞普萊坊副總蘇銳強表示,跟著麥當勞投資購屋,原則上是可行的。

速食龍頭店鋪 抗跌指標

麥當勞駐店,真的就是商圈成功建構的另類指標?世邦魏理仕董事,主要負責分析零售業市場的盧曉虹,看法則稍不同。對於麥當勞進駐能成就商圈的說法,她持保留態度,認為麥當勞設店,嚴格來說是某商圈成形的中後階段才會發生,比較偏向抗跌,而非先期指標。

盧曉虹表示,早期台灣麥當勞其實是全球總部的加盟體系(寬達食品),後來孫氏家族因故退出經營後,才由全球總部接手、改為直營(筆者按:一九九三年)。在這兩段時期,展店策略其實略有不同。

早期的『本土加盟時代』,經營模式的確接近房地產投資,也就是上述的買或租地、蓋店鋪再收租。但總部接手後,則依循全球經營策略,以餐飲為本業,多選擇人口量及消費力已足夠的成熟生活圈進駐,方式也回歸到一般的租賃現成店鋪。但即便如此,展店區位仍會經過不動產投資之相關專業評估。

至於中南部的策略又稍有不同;由於人口集中度、消費力及商圈大小之差別,開店會鎖定年輕族群,因此店鋪位置大多都在大學周邊之主幹道上。此外,全球總部直營時期也開始走社區型店鋪路線、進駐賣場,並導入得來速。

雖然麥當勞目前還是台灣速食業龍頭,甚至是餐飲業大品牌;不過蘇銳強指出,近年健康飲食概念興起,速食業式微,其他品牌或業種,可能比麥當勞展店,更適合做為觀察商圈是否成形的指標,如星巴克,主因當然是國人咖啡消費需求潛力驚人。

世邦魏理仕董事盧曉虹認為,麥當勞設點之商圈,是相對抗跌的區位。

大型賣場 推動商圈成型

如果是非都會區或新興開發地區,蘇銳強則認為,可以觀察大型賣場是否進駐。他分析,主要是台灣人消費習慣使然,因此小型便利商店如7-11,及大型賣場(家樂福、大潤發或好市多),通常更容易看到先進駐新興區域。但便利商店僅需少量人口就能經營,大型賣場則相反,因此可參考度較高。

不過,這類設施還有空間及設置地目上的限制,加上各品牌經營策略稍不同,因此仍非絕對性指標。他進一步指出,家樂福近年朝社區型店鋪模式經營,指標性一般而言較強;如新店裕隆城,就因為家樂福的進駐,而逐漸形成一個小型商圈或生活圈。

盧曉虹則認為,來自日本的優衣庫Uniqlo,其展店地點更能做為商圈成形的指標。事實上,有關人們食衣的基本需求所衍生的相關產業展店,都是可參考的;大型品牌由於能帶動話題及人潮,指標性自然更強。

不過她同樣認為,國人飲食觀念確實在變;麥當勞即便在台灣獨霸速食界,但也曾收過幾家店,還是有所謂失敗案例。更深入地說,一個商圈或生活圈能否成形,其實並沒有真正不敗的準則或指標。

事實上,決定房地產價格變化的因素極為複雜;盧曉虹認為,品牌展店已算是中後段指標,政策或人為因素,才是更前端及重要的因素。像是基礎建設之捷運造就新商圈(師大周邊)、復興舊商圈(西門町),或都市計劃政策引導,如北市信義計畫區、桃園中正特區或台中七期,都是如此。

台灣麥當勞的第一家店,選擇設在台北A辦林立之民生敦北商圈。

品牌展店 長期投資指標

只是,台灣社會多數事務往往受制於泛政治因素,不動產市場也難倖免,很多政策又多走短線、不看長期;然而一個商圈或生活圈要成形,卻是少則五年、十年,多甚至十幾二十年,如信義計畫區,就是發展超過二十年才有目前規模,新興的內湖、南港或林口等區陸續興起,也都花了十年以上時間,而且還是進行式。

因此盧曉虹及蘇銳強都建議,購買不動產,無論自用或投資,還是看長線為宜。以這樣的基本概念做前提,與生活必需相關的餐飲、衣著產業,加上知名品牌如麥當勞、優衣庫或家樂福,就都是可參考的抗跌指標。

這類大型連鎖品牌的進駐策略背後,都有不動產投資專業輔助;看到這些品牌展店,毋寧代表該區人口充足、消費需求增加,商圈或生活圈逐漸成型或已見具體架構,房市價量當然更有支撐!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