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若以宏觀視野看近年台灣房價變化,貨幣與利率是激勵房市重大因子;但又有誰能想見,遠在幾萬公里外的美國,竟與台灣房價高漲有密切關係……
「先生,您好。這裡是XX銀行,我們今年有提供一個優惠信貸方案,特別給予我們專屬的客戶,最高貸款額度為五十萬元整。如果您有意願,是否可以給我幾分鐘為您作詳細的說明?」
「不好意思,我不需要貸款,謝謝。」電話才剛掛掉,沒多久又有一通電話打來。
「親愛的客戶午安,這裡是XX銀行理財中心,我們現在推出的精英貸款專案,平均利率不到百分之四,辦理也不須要額外手續費,專案只到年底為止,請問您有貸款需求嗎?」
銀行求借錢 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銀行以電話向民眾推銷貸款的情事十分普遍,很多人對於上述推銷內容相當熟悉,有的人一天甚至會接到好幾通推銷電話,都能把推銷內容倒背如流。長久下來,真是不勝其擾。
推銷貸款電話為何如此氾濫?銀行為何到處「求人借錢」?這個問題的答案,竟是與「貨幣量化寬鬆」(QE,以下簡稱同)有關;而QE造成的影響無遠弗屆,就連近年狂飆的房價,也與QE息息相關。
或許有人會認為,房價會漲,是因為投資客炒作、稅制缺陷,或者房市供不應求,抑是建設因素拉升房價,怎會跟QE有關?別急,且聽咱家娓娓道來。
QE指的是中央銀行(美國為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購買特定銀行或交易商的有價證券(或外匯交易),增加銀行在央行開設戶口內的資金,這種政策手段就被稱為QE。
央行向銀行買的證券越多,銀行在央行開設戶口內的錢就越多;銀行手上錢越多,就得貸出更多。QE,就是這麼玩的。
各國瘋印鈔 房價全都漲
日本等大型經濟體擴大QE,將壓抑台灣升息的空間。 |
央行化身為「散財童子」,放錢給各家銀行,目的是為了增加流通性;因為銀行一旦錢多到滿出來,乾放著無法創造收益,只會成為閒置資金,變成「爛頭寸」。所以銀行把部份錢拿去投資,部份錢就得拚命放貸出去。
講白點,QE就是瘋狂印鈔票,讓市場上滿滿都是錢。雖然台灣央行在二○○九年前,為了提振經濟、維護電子業出口,早就實施貨幣寬鬆,且因貨幣超額供給與學者引發筆戰;在美國啟動QE後,台灣更無回頭路,進而加碼擴大貨幣寬鬆政策,讓市場資金更加浮濫。
美國聯準會第一波QE,始於二○○九年三月,美元開始貶值;台灣出口多以美金計價,央行為了避免台幣會相對升值,只得跟進印鈔票、展開弱勢貨幣政策。經過幾個月時間醞釀後,市場資金水位快速高漲,房市「資金行情」一觸即發,大台北房價在二○○九下半年迅速飆高,拉出一波驚人漲幅。
從整體看來,美國聯準會(Fed)就像是第一隻振翅的蝴蝶,當聯準會印鈔票救市後,全球央行宛如群蝶跟進揮動翅膀,一場瘋狂的資金遊戲就這麼開始了。
大夥向美國老大哥看齊狂印鈔票,錢變薄了,大家都想把錢放在「保值的商品」上,於是不動產的價錢就被堆疊上去了;所以二○○九年以來,不動產價格大幅飆漲是全球各國普遍現象,就連嚴格管制炒作的德國房價也上漲許多。
市場錢太多 變資金行情
從美國蔓延至全球的超低利率,快速推升資產價格。(資料照片) |
但在全球各國中,台灣房價漲幅名列前茅,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是一連串的巧合湊在一塊所造成。
在二○○八金融海嘯發生當年,我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把目標放到「鼓勵海外資金回流」上;為了吸引海外資金回國,行政院在當年十月宣布調降遺贈稅至百分之十、並調高免稅額度。
這一項政策實施後果然奏效,隔年海外資金就明顯回流。只不過,當年回流的資金大多沒有進行產業投資,而是把錢灌到不動產,主要原因是利用不動產公告現值與市價差距來節稅。
隔年,到了二○○九年三月,美國聯準會宣布第一波QE政策,規模逾一點七兆美元,台灣央行順勢加入印鈔行列。於是本土的錢,加上海外回流的資金,全都往房市裡衝,這就是「資金行情」背後的真相。
為什麼當時市場上的錢不投資產業,一股腦拚命買房?原因無他,因為央行釋放出龐大資金讓鈔票變薄,加上油價解除凍漲、電費分階段調漲,一連串因素引發台灣人對通膨憂慮,投資者為了保值,不是購買房地產就是買黃金。
房價的關鍵 竟在萬里外
其次,產業結構問題,是推升房價的另一主因。自從二○○○年以降,台灣欠缺規模大、且具競爭力的產業,先前政府扶植的DRAM、LED、面板、太陽能,竟淪為「四大慘業」。後來新扶植的文創、生技業,規模仍都不大,很難消化滿溢的資金。
「市場上的資金一定是往能賺錢的地方走」,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則。當台灣沒有新興的產業吸納市場上浮濫的資金,而投資者尚未從股市崩盤中的噩夢醒來,錢就只能湧向最有前景的不動產。
同時,銀行業方才歷經金融海嘯血洗,也不敢在企業金融這塊放款太多,便把資金押在獲利穩定的不動產放款上。所以在當時,申請房屋貸款不僅相對容易,貸款成數也極高;有時民眾申請房貸,銀行還加碼增貸裝潢修繕款。
房市資金活水豐沛,加上當年政府刻意拉拔不動產,希望不動產扮演產業火車頭帶動周邊產業,所以房價飆升已是可以預見的事。總的來看,若回頭看這一段房價飆漲過程,箇中關鍵正是一萬多公里外的美國;如果沒有美國QE,台灣貨幣供給就不會如此氾濫,房市資金行情也就難以為繼。
歐日中央行 加碼大灑錢
歐元區加入QE大戰,熱錢狂襲台灣,已對台幣產生升值壓力。 |
雖然美國聯準會宣布QE在二○一四年十月完全退場,但在當月月底,日本央行突然宣布加碼擴大量化寬鬆,把每年購債規模增加到八十兆日元。無獨有偶的,歐元區也跟進宣布啟動歐版QE,實施時間由今年三月至明年九月,購債規模達到一點一四兆歐元。
接著,中國大陸財政部批准人民幣三兆元的「存量債務置換」計畫,由中國央行出資,允許地方政府把部分將到期的高成本債務,轉換長期且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債券。中國央行這項灑錢的政策,為地方政府挹注大量資金,被外界解讀為變相的QE。
問題來了,日、歐、中三地的QE,是否會複製美國QE模式,再次推升台灣房價?
答案是「機率偏低,但不無可能」。理由如下:
第一,QE規模差距過大。美國從二○○九年到二○一四年間,QE所釋出的資金規模超過四兆美元,而歐、日、中的QE總和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在國際間所產生的影響力就小得許多。
不過,如果歐、日、中三大經濟體在這一波QE結束後,又繼續擴大規模,那麼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觀。畢竟加入QE的國家如果越來越多、規模愈加龐大,台灣不跟進的話貨幣就會面臨升值壓力,傷害出口競爭力;但若跟進QE,房產價格恐怕易漲難跌。
美元重要性 他國難取代?
第二,貨幣地位不同。美國聯準會所印製的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計價與外匯儲備貨幣,各國外匯存底有超過六成以上金額是美元,所以美國實施QE,才會讓全球各國「有感」,也才會順勢跟進。
雖然歐元與日圓也是國際儲備貨幣,但歐元占各國外匯存底比重只約兩成,日圓更僅約百分之六,至於人民幣雖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但仍未被列入儲備貨幣中,都無法與美元相提並論。
第三,台灣央行政策大多跟隨美國走。就連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曾親口證實,台灣利率與貨幣政策大多跟著美國腳步走。
只是最近彭總裁卻改變口徑,表示「各國有各國的考量,央行貨幣政策不一定跟美國走。」再者,彭總裁過去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利率不可能永遠在低點,房貸戶要注意升息風險。」現已不再提起,似乎透露出台灣可能不會跟進美國升息的跡象。
雖然未來升息機率降低,而低利率是房價重要支撐因素之一,但也別高興得太早。縱使不跟進美國聯準會腳步,台灣央行也不太可能學步歐、日央行,所以貨幣與利率政策頂多維持現狀,沒有利多、亦無利空。
第四,央行沖銷游資態度雖不變,每月發行三六四天期定存單來沖銷游資;今年三月起,定存單更從一千二百億元增為一千三百億元。
但在今年第一季理監事會議後,彭淮南表態貨幣會「持續寬鬆」,意謂未來台灣資金滿溢的狀況仍未改變,房市資金活力不退,房價更難大幅下修。
QE未落幕 多頭仍有望
未來資金行情會再重演,令房市猛然回春嗎?似乎不無可能喔! |
綜上所述,台灣房市因QE所催生出的資金行情,讓房價飆到歷史高點。當初誰也沒料到,二○○九年美國聯準這隻大蝴蝶揮動翅膀,竟在台灣房市刮起飆漲風暴。
美國QE造成的房價飆漲風暴目前還未散去,歐、日、中QE又陸續襲來。如果台灣央行不跟進QE浪潮則已,倘若又再跟進,轉向擴大貨幣寬鬆政策,那麼現在的房價可能不是高點,資金行情將持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