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塑造房地產成為最保值的資產配置,買房成家也讓人們擁有最溫暖的避風港;一戶房的意義,不單只是遮風避雨的場所,只要把握時機做對的規劃,房屋資產將是支撐家庭的中流砥柱……
人為什麼要買房?台灣民眾不管有錢沒錢,是貧是富,人人都企望擁有一幢屬於自己的住房,若只求一個能擋風遮雨的場所,大可長久租屋,又何必一定要買房呢?或許是傳統觀念使然,又或者是一種財富投資的方式,縱使每個人的買房動機不盡相同,但細究原因,無非是希望生活能過得更好,讓一家老小能安穩無虞的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
這般溫暖的因素,讓房屋從冷冰冰的建築物,蛻變為每個人生命中最和煦的家,因為有了這個家,人們的生活才得以獲得保障,而這一切,都從擁有一間房子開始,透過三個家庭的故事分享,邀您一同感受購屋安家的幸福感!
永和自營商─簡小姐 穩定儲蓄 照顧下一代
談到房屋置產,家住永和的自營商簡小姐顯得頗有心得,由於經商貿易資金調度頻繁,大把銀子往往左手進右手出,賺來的錢就像過眼雲煙,瞬間消失無蹤,收入並不穩定,如何留住財富讓簡小姐傷透腦筋,銀行帳戶太容易活用,保險與基金的利率又不高,簡小姐遂將目光投入房地產,在十年前房價初漲之際,購入人生第一棟房產。
這筆資產坐落永和比漾廣場(原太平洋百貨)一帶,此區商圈活絡,與台北市僅一橋之隔,又近永和最大綠地─仁愛公園,加上學區完整適合孩子就學,生活環境讓簡小姐十分滿意,便以每坪二十萬元的價格,購入權狀約三十坪的全新大樓。當年為了一圓買房心願,簡小姐特別開設自備款專用帳戶,一有收入便把錢存進戶頭,迅速累積購屋的第一桶金。
永和中山路百貨商圈生活機能佳。 |
在買下第一棟房產後,簡小姐得以無後顧之憂衝刺事業,生意蒸蒸日上,有了首次成功購屋儲蓄的經驗後,簡小姐對房地產理財更具信心,持續執行她的資產規劃。看好中和工業區就業人口的居住需求,簡小姐五年前入手好市多賣場附近的小資套房;這幾年桃園青埔不僅有高鐵加持,還有機場捷運與航空城的國門遠景,促使簡小姐兩年前以每坪三十三萬的價碼,購入緊鄰高鐵站的首購小宅。
就當時青埔的情況來說,逾三十萬的價格略高於市場行情,但在商城進駐的消息明朗後,青埔蛋黃區房價已上探四字頭,獲利相當可觀,而這兩次買房除了原本的存錢意圖外,也是替孩子的未來著想。
隨著房價不斷成長,簡小姐發覺若年輕人想單憑薪資收入買房,難度較以往提升不少,趁著父母還行有餘力,應該要為孩子的將來負責,看到現今許多社會新鮮人走上街頭,只是希望能有一地可安身的景象,簡小姐在心疼之餘,也慶幸自己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決定。
儘管手握三筆不動產,簡小姐卻沒打算出租與脫手獲利。她笑著說,每個人都想住新房子,加上房屋出租管理不易,又會加速折舊,得不償失,這也是自己堅持購買新屋的原因,為了保持房屋的整潔,簡小姐可說是『招招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看著自己努力攢來這般美輪美奐的資產,過程的種種辛勞,霎時都成了最甜美的記憶。
她並認為,台北都會土地稀少,未來房價勢必漲多跌少,因此非但不會賣出,若出現不錯的產品仍會繼續買進,這不單單是為孩子累積資本,也指望辛苦聚集的財富,能讓自己往後的退休生活更加自在。
對於時下青年的無殼之嘆,簡小姐以自身經驗勉勵,若有喜歡的物件價格合理,便可考慮出手,只要願意節衣縮食存下頭期款,晉升擁屋一族並非不可能的任務,當生活因有房而穩定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這段排除萬難的過程,也將會是你這一生最有況味的時分。
仁愛公園是永和最大綠地,生活環境佳,吸引簡小姐置產。 |
眷村第二代─黃小姐 以屋養屋 兩家都開心
出身眷村的黃小姐,父親是民國三十八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老榮民,由於軍階不高,一大家子六口人只能擠在竹籬笆內的低矮平房過活,直到民國五十年代父親轉入公職後,生活品質才慢慢改善。
六十年代後期,在父親的努力下,黃小姐一家人終於搬進了屬於自己的公寓,只是好景不常,母親在喬遷前夕積勞成疾驟逝,全家沒能感受到擁有自宅的喜悅,因從小生活環境的艱困與對家的渴望,讓黃小姐對購屋成家有著極深的期待。結婚後黃小姐隨夫搬到新莊,然而夫家人口眾多,三房公寓竟住了四個家庭,且自己又將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迫使她與丈夫不得不買房自立。
黃小姐早年在中平國中一帶舊市區購屋,近年來受副都心帶動房產增值,達成換屋夢想。 |
為了就近照顧婆家,也替小孩未來就學打算,黃小姐民國七十五年獲得父親資助頭期款,以不到二百萬的價格在新莊中平國中一帶置產,當時自己還沒有穩定工作,丈夫也還在進修準備技師考試,夫妻倆時常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但這一切在黃小姐考上教職後出現轉機,公教薪資待遇優渥,且一般房貸轉公教貸款後利息銳減,丈夫考取技師後薪資也大幅提升,短短十年光陰,便將貸款全數清償,盼了近四十年的美好家庭,終於得償所願。
然而孩子長大有了成家的打算,原本的居住空間頓顯不足,也讓黃小姐決定以小換大,並持續留意近年的房市發展。她發現在這十多年間,房地產價格飆漲,且因當年買的房子就在舊市區與副都心的交界處,受到副都心開發帶動,房價早已擺脫七○年代的個位數,持有的這間中古公寓行情已經坐二望三,在友人的建議之下,趁利率仍在低點,將原本的屋子抵押借貸,並以理財型房貸讓資金利用更靈活。
如此一來,非但不必將原本的房子賣掉籌款,購買新屋的頭期款與裝潢費用也萬事俱備,便於今年年初買下屋齡六年,權狀坪數逾四十坪的中古屋,再將原本的舊公寓稍加整修後做為孩子的新房,而舊屋的貸款利息就由孩子負擔,自己則輕鬆挑起新屋的房貸,讓兩家人都能擁有舒適的生活空間。
如今孫子即將報到,一家上下正為迎接新成員忙得不可開交,黃小姐欣慰的表示,當初只是單純為了居住而買房,且認為房屋經過折舊後,價格只會愈來愈低,因此並未對房地產領域有太多的著墨,怎麼也沒想到竟意外搭上這班房價飆速的列車,進而從中受惠,不僅自己的生活有保障,也讓孩子免於顛沛辛勞的處境,想想這一路走來,還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斷說著還好自己買得早,才能讓兩家人在繁華的台北都會,擁有各自耕耘的一方世界。
農家村子弟─張先生 投資收租 退休沒煩惱
退休多年的張先生,談起當年投資房地產的過程,仍不免露出淺淺的微笑。來自彰化鄉間,家中人口眾多的張先生,兒時並不是最突出的一位,如今卻是生活最愜意的一個。
那是個缺乏社會福利的時代,勞保、健保等生活保障都還沒出現,且農村資源稀少,使得張先生很早就知道,將來的日子,必須靠自己辛勤打拼來維繫,由於鄉下『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種下張先生投入不動產經營的種子。
來到台北都會發展後,透過代書朋友介紹,張先生跨足法拍屋買賣,當時法拍屋價格低廉,且沒有那麼多法拍蟑螂競爭,產品在稍加裝潢後利潤相當可觀,往往能比同棟的非法拍物件賣出更漂亮的價格,讓張先生得以慢慢累積財富。
張先生一開始的資金來源,是來自繼承父親鄉下的一小塊農地,並將其抵押給農會,以『還息不還本』的方式融資,等到法拍屋獲利後再清償農地貸款,這一小塊農田可說是張先生的聚寶盆,提供他必要的金援。在法拍屋賺到錢後,他進一步在基隆投資土地,自己整合好一塊基地後再與建商合建獲利,為穩定的收益奠基。
對於投資如此順利,張先生謙虛的說真的是運氣使然,他舉例說明,民國七十年代中期,因台北東區租金高昂,投報率相當高,恰好他在基隆累積了一些本錢,便買下頂好商圈巷弄的公寓,也陸續在東區各地置產,購買不久就碰上房價『兩年翻倍漲』的時機,雖然之後因全球金融風暴稍有修正,但身價已今非昔比。
出身農村的張先生在東區的房產收租穩定,晚年過著含飴弄孫的愜意生活。(照片由本人提供) |
東區房產的穩定租金,不僅張先生生活無虞,兄弟姐妹也同樣受惠,單單在中心診所附近的大樓,民國七十年代每月就有近二十萬的收入,兄弟姐妹均分後仍有數萬元進帳,而當年單價才十多萬,等於一個月就賺回一坪;另外在忠孝新生捷運站附近的房產,當時也是以二十萬/坪的價位購得,如今已連跳多番。
期間張先生也曾投資股票,雖說並無虧損,但股市時常大起大落,挑戰投資人心臟強度,不如不動產來得穩健,因此仍鍾情於房地產經營,由於房租收益可觀,張先生早早就展開退休的黃金假期,每日與心愛的兒孫共享天倫,生活好不愜意。
從一個農村囝仔到都會包租公,張先生精準的判斷是成就事業的主要原因,他也建議年輕人應及早為置產做準備,像政策導向的重劃區就是不錯的進場標的,在建設還在發展階段盡速卡位,才能享受到不動產增值的美好果實,讓自己晚年生活過得輕鬆悠哉,不再為錢所困!
房產保值 早買早安心
三個背景各異的家庭,有些是無心插柳,有些是細心經營,但同樣都因一間房,讓生活從此不一樣,也在在突顯出房地產安定穩健的保值特性,隨著土地價格與整體營造成本不斷提高,房地產的上漲勢頭銳不可擋,至今仍未看到休止符。
自古以來,置產成家的過程一向艱辛,畢竟想品味梅花撲鼻香,總得經歷一番寒徹骨,只要立下決心積極累攢頭期款,並善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您也能在一間堅固安穩的房子裡,笑看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