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建物綠化人人贊同,但結構安全可不能隨意苟同,房屋體質稍有差錯,漏水壁癌夜長夢多。只要選對綠材建材,按部就班確保品質,暖化危機你我皆能挽救。
全球一百二十多位國家領袖九月齊聚紐約,針對氣候變遷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舉行高峰會,根據報告指出,全球碳排放量今年再創新高,這也讓反暖化抗議遍地開花。而危機當前,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能做點什麼?
根據聯合國研究指出,當城市綠屋頂率達七成,整個城市的二氧化碳量將減少八成。台灣都市地區以集合式建築、摩天大樓為主,屋頂佔了近一半的不透水表面,導致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浮現。有鑑於此,政府近年開始參照國外做法,推廣建物綠化。
但「綠色復興運動」背後,所隱藏的居住安全,多數民眾並不會馬上感受,尤其許多人早有在屋頂或陽台栽種的習慣,卻忽略家中漏水、壁癌惡化的原因即源自於此。尤其是屋齡偏高的中古屋,當初設計施工不當,導致牆面、柱體出現蜂窩、內部鋼筋生鏽,若加上錯用植物,反穿透樓版破壞房屋結構。
因此執行之前,仍須檢視房屋條件,聽聽專家意見,而欲購買新屋的民眾,也須先了解建材與施作工法,才能完成都市綠洲的夢想。
綠屋頂/綠牆趨勢將席捲
若建物狀況良好,綠牆不但能改善西曬,也不會對建物造成重量負擔。 |
廣義綠屋頂(Green Roof)是指屋頂綠化或是綠牆、陽台等,目的是將失去的綠地從空中及立面找回來,以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綠屋頂按照植栽種類及介質(替代土壤材料)厚度分為三種:分別為精緻(花園)型、盆缽(混合)型、粗放(薄層)型,而前兩者較受台灣民眾歡迎,後者盛行於歐美。
台北市曾在民國六十七年頒布「建物屋頂美化實施方案」,並明確規定綠化面積、屋頂結構載重設計等,但因無良好技術規範配套,導致九十一年公告廢止。而近年捲土重來,宣布「綠建築自治條例」草案,將公有及欲取得綠建築標章的民間建物,皆納入綠屋頂推動計畫,規定屋頂平台須有一半以上的綠覆面積,並設置雨水回收、澆灌系統等。
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則更早起跑,已有明文規定新建案審查須符合屋頂綠化,自九十九年起便連年推出綠能屋頂計畫,制定相關獎勵,補助社區、學校等公私立團體設置綠屋頂及太陽光電屋頂等。內政部也於八十八年開始實施綠建築標章制度,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為評估主軸,訂立「九大指標」,營建署並制定相關容積獎勵辦法。
施工不佳 植物加重破壞
從政府的配套措施來看,新舊建物皆有相關的獎勵與補助,民眾也願意藉由綠化家園,提升生活品質與趣味。但房屋是否「適合」綠化?該如何「評估」房屋結構?才是箇中奧妙。
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藍朝卿表示,綠牆依附的植物重量較輕,並會隨著慣性自然生長,可減少西曬困擾;但缺點是植物根部的吸附力強,若房屋施工時混凝土養護、搗實不佳,加上地震造成結構損壞,反而會被夾帶水分的根系侵入孔洞,造成壁癌惡化、漏水等問題。
高齡舊屋 最怕種植喬木
綠屋頂在植物選用上,就屬喬木的整體載重量最高。精緻型綠屋頂所種植的喬木需要預留「樹穴」∣約六十分至一公尺左右的介質幫助生長,整體約三百至六百公斤/平方公尺的承載重量,對於高齡舊屋的風險過大,較適合新大樓。
由於喬木需要至少六十公分的樹穴,有些建築設計會將局部樓版下降(降版),或是加高花台,只是做到一公尺以上的花台也不美觀,因此會設計降版,其結構施工較複雜,因此買房時,要特別注意這個細節。
海砂屋、老舊矮屋太危險
於屋頂進行植栽,會有水分留滯,不建議海砂屋跟隨綠屋頂風潮。因海砂屋的氯離子含量過高,已加速鋼筋腐蝕,若又長期遭到水分滲透,無疑是加重房屋「病情」,危害居住安全。
藍朝卿理事長指出,屋齡三十年以上的中古屋,由於當初建築法規並不嚴密,無法承受喬木類的空中花園重量,加上早期建築較矮,柱體尺寸也較小,且無防震設計,若屋頂越重,地震時,頭重腳輕搖晃擺動的幅度更大。因此,建議中古屋要執行綠屋頂,應先請結構技師評估,給予配套方法。
而現今的高樓建案,已加入防震設計,樓高越高,樓版厚度與樑柱越大,有喬木的空中花園所帶來的負荷較低,因此相對於老舊矮屋,新屋更有本錢執行綠屋頂政策。
鋼承版樓版 強化綠屋頂
新建物的綠屋頂則須注意頂層樓版的施工與承重,通常RC(鋼筋混凝土)、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甚至是SC(鋼構)並沒有所謂適不適合綠屋頂/綠牆的問題。但藍朝卿理事長表示,因為近年SRC建物比例增多,混凝土結合鋼承版可節省大量施工架與支撐架的成本,並加速施工進度,不但能減輕自重,也助於提高載重力,較適合綠建築。
物理內襯 確保綠化品質
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藍朝卿表示,新建物若要執行綠屋頂,可採用物理防水層施作。 |
除了重視結構,防水更是不可馬虎的基本功。防水層施作方式多樣,例如化學性的剛性防水,或是加上橡膠、塑膠粘貼的柔性防水。但藍朝卿理事長建議,若要做到一勞永逸,內襯可採用不鏽鋼或玻璃纖維(FRP)補強。玻璃纖維造價較不銹鋼低,重量輕、強度大,非常適合綠建築。
但目前建案多是照著技術規範走,較少另外補強防水層,但隨著自力/簡易都更的案例增加,參與的民眾或許可另要求合作廠商將此設計加入建物,更加倍安心。
綠屋頂 可截流都市暴雨
台灣公園綠地協會祕書長許榮輝認為,薄層型綠屋頂最能兼顧結構安全與綠化。 |
台灣公園綠地協會祕書長許榮輝說明,綠牆多由爬牆虎等藤蔓類植物自然生長於牆面,不但可有效改善西曬,也不須費力照顧,但昆蟲與鳥類喜愛棲息,台灣許多住家還不太能接受。另一種便是工地的盆栽式外牆,雖然屬於人工植栽,但多少能補償施工所帶來的環境汙染。
而政府目前主推綠屋頂,主要是因為台灣氣候炎熱,夏日午後雷陣雨或颱風所下的暴雨,水流量過大造成淹水,且無法有效儲存。許榮輝祕書長表示,十至三十公分的土壤就能截流雨水,大於十公分的綠化屋頂,全年能減少六至八成的逕流量。綠屋頂若能建構排水系統,便能有效控制都市的淹水情形。
高維管綠屋頂 適合新屋
精緻型綠屋頂以小型喬木、灌木、草坪等豐富景觀層次來設置庭園、座椅、步道,可提供民眾休憩,但由於整體的承載重量需六百公斤/平方公尺以上,樓版結構的計算須更加謹慎,如前所述,新建築也較適合。
由於可供休閒,植物種類豐富,需要高度的投資與維護管理(高維管),連帶也提升建物附加價值,作為新建案吸引消費者的賣點。因此如豪宅類的建案,通常會規劃花園庭院,並配合物業管理作維護。許榮輝祕書長也建議,若要種植喬木,以能適應的原生種,如生長於海邊的白水木、或是適應熱帶的羅漢松最適合。
另外,由於傳統土壤重量過重,可用如陶石、發泡煉石、蛭石等不易流失,體積穩定的專用介質取代。
由於傳統屋頂綠化,表土層不但高且過重,若改為薄層綠屋頂效果相同,但重量可減輕三至六倍。(資料參考:新北市城鄉發展局)。 |
低維管綠屋頂 同樣效果
粗放型與盆缽型屋頂相較於精緻型綠屋頂,重量與維護管理耗費相對少,價格也便宜許多。以粗放型來說,介質約落在十至三十公分即可,承載重量約一百至三百公斤/平方公尺,以低矮灌木、草花和抗旱性強的地被植物、草皮為主,並適用於各種屋頂。
許榮輝祕書長表示,粗放型綠屋頂的植物會有季節性枯黃,並非規劃民眾休憩,因此台灣住宅的接受度較低,公有建物較能推行。但粗放型反而最能在結構安全與綠化間取得平衡,加上不需耗費心力照顧,適合一般老舊公寓等沒有管委會與物業管理的住戶。
盆缽型綠屋頂則適合用來種菜,技術單純,但需要在屋頂規劃走動的空間,雖然美觀效果不如前面兩者佳,但若配合設計,也能達到減碳降溫的效果。
綠建築重點 防水與排水
而綠建築在台灣漸漸風行,在淡水推出黃金級綠建築的崇實開發總經理蔡春湧強調,除了須先請建築師與結構技師估算好樓版的載重力外,建物更應按照規範將隔離過濾層、蓄/排水層、阻根層與防水層做好,並利用整體粉光加強混凝土強度。此外排水孔更要特別處理,並派員定期清理落葉、樹枝等。
綠建築品質 看施工履歷
台精緻型綠屋頂(花園庭院)雖能增加房屋價值,但須搭配良好的物業管理來維護。 |
民眾若要選擇綠建築建案,除了聽取銷售人員的介紹外,可針對兩個面向去詢問;蔡春湧總經理建議,除了辨識綠建築標章認證外,可從建材、施工以及管理方式來了解。並請建商提供「施工履歷」,如施工進程的照片、或是將其製作成動畫、圖示來幫助民眾檢視綠建築的真實性,越用心執行的建商越樂意將過程公開,而「施工履歷」也是未來推行建案的趨勢,提供消費者更大的保障。
另外,也能從管理面來詢問,由於目前新建案多採精緻型綠屋頂來吸引買氣,因此須搭配優良的物業管理,但維管本身應包含在管理費當中,不應隨著綠屋頂的建構而增加預算並加諸於住戶,反而該隨著節能減碳降低成本。因此購買前可針對如何執行維管來檢驗建案品質。
為環境盡力 為安全用心
從綠屋頂的推行,延伸到綠建築的推動,受訪者皆不諱言,在屋頂上種植植物,除了添增屋頂重量外,保水與排水須同時兼顧,常理上多少有點矛盾。但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灰濛濛的景象添增綠意,綠化技術的演進勢必成為全球趨勢。
但綠化最重要的,是以保障結構安全與永續維護為基礎。無論是中古屋抑或新屋,皆須按照政府提出的標準與規範流程執行,而非為了方便忽視安全;產學界也建議,以綠建築規範來說,地方政府應針對地區氣候特性,另外提出因地制宜的細則;此外,更應預想維護管理所耗費的能量與金錢,以免本末倒置,增加能源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