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是真理還是誑言 人口負成長 房價將崩盤?

【文/住展雜誌】台灣因為少子化問題快速惡化,總生育率僅剩零點九四,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據國發會預測,我國將進入「人口負成長」年代。於是有論者斷定,房價即將泡沫化,但真的會如此嗎……

國發會發布最新的人口推估資料,台灣在民國一一一年,人口將會呈現負成長,比原先預期快了四年。此消息一出,引起各界廣泛討論,其中有不少人表示,「當人口負成長,代表房屋會供過於求,建商蓋那麼多房子會賣不掉,房價即將崩盤。」我們要討論的是,這個論述會不會成真?

從事實驗證 說法難成立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從近十幾年來看,台北市人口與房價走勢無百分百正相關。

從邏輯上來說,「人口負成長若與房價崩盤畫上等號,那就意謂著,人口正成長時房價就會漲,所以房市至少還有八年大多頭,應持續漲到民國一一一年。」但問題是,市場分析、預測,真的有如此簡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以台北市為例,房市在九十一年下半年就已出現復甦跡象,雖然九十二年三月爆發SARS疫情,房價一度受挫,但SARS疫情受控制、利空淡化後,當年下半年度房市迅速回溫,房價就出現上漲訊號,此年度普遍被視為這波房市多頭的起點;九十三年買氣續熱,多頭訊號更獲得確立。

從九十二到九十七年間,台北市房價一路狂飆,直到全球金融海嘯來襲,房價才在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上半年間作出短暫修正;但九十八年下半年度,房價又出現凶猛漲勢。

可是在這段房價飆漲期間,台北市總人口數變化卻令人跌破眼鏡。在九十二年底,北市人口數為二六二萬七一三八人,到了九十八年底,人口僅有二六○萬七四二八人,減少近二萬人,顯示人口數量與房價走勢完全背離。直到擴大實施「助你好孕」等社福補助後,人口才止跌回升。

又以高雄市(指未升格前的高雄市,不包括舊高雄縣行政區,以下同)為例,自九十八年下半年開始,高雄房市隨不動產景氣好轉而升溫,接著拉出一波可觀漲勢,現在高雄中心房價多開出三字頭,連市區外圍都已拉到二字頭。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短短幾年之內,高雄房價以倍數上漲,但人口數卻從九八年底的一五二萬七九一四人,呈現逐年下降,至今年八月,降至一五二萬一○七六人,減少近七千人。

人口續流失 房價卻上漲

原高雄市人口不斷流失,但房價不跌反漲。(圖為愛河之心)

根據以往的論文研究,社會遷徒對於住宅需求有較顯著影響。當社會增加率高,住宅需求會快速增值,尤其是因工作因素而遷移時,會較快反映到住宅需求;當社會增加為負值,代表人口移出,則房市賣壓重、住宅需求減弱,房價趨於疲弱。

不過這項論述,似乎與現況並不吻合,因為高雄市在升格後,原高雄市人口仍持續外移,但房價非但未跌,反而還漲翻天。就連人口外移最嚴重的南高雄,如苓雅、前鎮等區,平均房價也未下跌;苓雅區文化中心周邊、前鎮區「亞洲新灣區」豪宅案,單價卻頻創新高。

特別的是,高雄市三民區是高雄房屋交易的熱區,往往占據每月房屋買賣移轉棟數第一、或第二名。若按學術理論,三民區人口理當穩定成長,才會增加住宅需求;但事實是,三民區人口逐年外移,從九六年至今,已流失約一萬人,但交易依然熱絡。

台北市與高雄市是我國兩大直轄市,具有指標意義,但從過去經驗觀察,人口數量與房價漲跌似乎沒有必然性。原因在於,期間有不同因素拉抬房市,抵消人口負成長的干擾,如土增稅減半持續實施、貨幣量化寬鬆、優惠房貸、調降遺贈稅等措施。

不可否認的,單從供需理論來講,人口與房價之間,是有或然性存在;但人口數量與房價真的有必然性嗎?其實,人口負成長使房價崩盤說存在以下幾個盲點,以致於預測時可能失準。

 盲點一 非自住行為無法量化

非自住性的購屋需求無法量化,也無法從人口量中看出來。(示意圖)

人口數影響房價論最重要的立足點,是「出自於基本的購屋需求」,且「人口量與需求度成正比,人口越多需求越高,越少則越低」。換句話說,人口數與房市需求,二者的關係是連動的;雖然實質上無法用數據量化,但在慨念上卻具備量化的意義。

然而,這項論點卻忽略非自住買盤的存在。所謂非自住買盤,包括投資、置產或節稅、避稅等需求。而這類需求完全無法量化,難以勾稽、證明一個人需要投資多少房地產,才會獲得滿足;或者需要買多少房子,才能達到移轉財產給孩子,來節省繳納贈與稅的目的。

打個比方說,餅舖裡有個十個人,每人想買一盒餅,而餅舖恰好剩十盒餅,此時每人買一盒,大家都能用正常價格買到餅。假設其中一人想買五盒餅,則餅就供不應求,若想買到餅,則有人就得加價,餅價就會上漲。

這種想多買餅的行為,已超乎「基本需求」,屬於「額外的需求」,就如同投資置產、節稅行為一樣,都是房市基本、自住需求之外的額外買盤。這種額外需求,容易推升房價,卻是人口量與房價關係論無法解釋的部份。

盲點二 政治與政策風險

在房市發展史上,政治情勢與政策動向,始終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部份情況下,官方釋出的政策利多,或者政治局勢安定,都可以引導房價上揚,人口量微幅的變化就顯得相對不重要。

例如前述所提到的土增稅減半、數波優惠房貸,以及遺贈稅調降等措施。利多政策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催生出原本可能不存在、或可能不會發生的購屋需求」。

相對的,若政策偏空,或國際政治動盪,則對房市會產生壓抑效果,如奢侈稅、選擇性信用管制與房地合一課稅等措施,以及兩岸飛彈危機等;當然,這完全與人口量無關。因此作房市展望時,短期政策與政治風險或許還能掌握,但中、長期幾乎是難以預料的。

 盲點三 總經不可預測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房市景氣與總體經濟走勢相仿,而經濟對房市的影響,通常大過於人口變化;房市的轉折點,往往就是經濟循環的轉折點。

例如九七年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讓國內房價出現短暫回檔。在此之前,幾乎沒人料到雷曼說倒就倒,誰又會想到全球金融體系在一夕之間崩潰?更出乎意外的是,隨後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大肆實施史無前例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使資本市場資金氾濫成河,間接導致房價飆漲。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各國經濟連結愈來愈密切,更難避免暗藏的系統系風險,而未來的經濟走向,更是詭譎難辨。惟可確定的是,若經濟展望晴空萬里,市場資金豐沛、利率仍低檔,縱使人口量小跌,亦無礙多頭格局。

 盲點四 通膨與成本變動

伴隨經濟成長而來的,就是良性通膨;通膨推升物價,物價一漲,房價就容易漲。房價上漲的基礎,是因為通膨環境下使造價成本提高,包括土地價格、建材價格、員工薪資等,即所謂的推案成本。

若扣除所有外部因素,建商制定房屋價格的公式,就是「成本+利潤=定價」。當推案成本上揚,房屋售價必須跟著調漲,否則開發商就得作賠本生意,這是資本市場不變的鐵則。

以台北市來說,土地成本至少占推案總成本的五成以上、高則可達七成,若土地價格不降,房屋售價就難下跌。因為一旦建商削價求售,所拿到的價金也買不到同條件的土地,所以除非實在不得已,建商通常不願降價。而這也是大眾在討論人口負成長時,欠缺思考的層面。

論房市前景 關注四趨勢

除上述各種原因之外,左右房價因素者,還有天災、疾病、建設等項目。大眾必須釐清的是,「房價是漲是跌,是市場多空訊息交戰的結果,而非『人口數量』單一指標所造成。」

當然,從學術理論上而言,人口負成長確實會對房價產生壓抑效果,只是「時間要拉得夠長」,也許要在人口負成長十年、乃至於二十年後才看得出影響。

我們再假設一個情況,倘若人口真的負成長,那房價真的會跌嗎?房市又會有什麼趨勢變化?

 趨勢一 小宅需求和價格續穩

台灣人不婚、晚婚與少子化,已成為普遍現象,而該現象反映在房市中的,就是需求空間減少,通常只需要小套房、兩房一廳,即可滿足需求。所以房型縮小,正可迎合家庭結構的變化,即使人口負成長,小宅的需求仍熱,價格將相對較好。

曾幾何時,大台北最受歡迎的產品是三、四房,但現在卻變成小套房或二房,而小坪數推案也居高不下。但諷刺的是,小宅推案熱絡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因應家庭結構變化,而是為了把房屋總價控制在一般購屋族可負擔的範圍內,才順勢把坪數縮小。

但無論如何,若少子化現象不變,小宅仍會是當紅炸子雞,其價格就不易下跌。相反地,大坪數市場除豪宅有撐外,一般大坪數產品需求就會慢慢下滑。

 趨勢二 都會區房價相對有撐

台灣地狹人稠,其中有高達近七成的人口,住在六都之中,人口集中在都會區的趨勢從未改變。據住展雜誌預測,即使人口負成長成真,人口依舊會往都會區擠,因為都會區、尤其是六都的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環境較佳,能不斷磁吸人口入住。

受到台灣民眾遷徒慣性影響,都會區住宅需求量將居高不下;若全國人口量負成長,就會演變成一個情況:那就是都會區房價越走越高,但外圍郊區人口減少、住宅需求下降,房價逐漸走軟。

假使全國人口負成長,人口高度集中的都會區,因為住宅需求量大,房價仍難大幅下修。除非台灣民眾遷徙慣性改變,或者有重大變故,否則都會區、尤其是台北市房價大跌的機率,其實並不高。

趨勢三 銀髮住宅需求量漸增

少子化使人口結構老化,銀髮住宅需求隨之攀升。

伴隨人口負成長而來的另一個議題,就是人口高齡化。據研究指出,高齡人口沒有購屋的急迫性,若高齡人口比重多,則住宅需求就會減弱。但業者與政府卻發現,現代銀髮族雖無購買一般住宅的急迫性,但對有照護服務的銀髮住宅、或者無障礙環境的通用住宅,需求量正與日俱增。

因此,政府極力鼓吹業者投入長期照護服務,其中有一項就是長照銀髮住宅。據衛福部估計,十年內有多達七十二萬人需要長照服務,而長照銀髮住宅將是未來看好的產品之一。
由於長照銀髮住宅的重點在於醫療照護與管理,單價比一般住宅來得高,加上供給低於需求,所以房價不易下跌。

 趨勢四 開放政策將支撐房價

台灣房市未來關鍵,或許繫在兩岸政策上。

前已提及,政策利多易引導房價上揚,而未來最可能實現的利多,就是執政黨力促通過的「服貿」與「貨貿」。若服貿、貨貿通過,對岸人員、資金將湧入台灣,帶進新一波的不動產買氣,屆時房價恐怕將再漲一波。

據服貿協議規定,來台工作的中國大陸職員,三年須申請一次展延停留,且展延無限次數。這意謂對岸職員來台,就能不斷申請展延停留,住一輩子也沒問題。那麼,這麼多人來台要住,不是租房就是買房,住宅需求可能暴增,房價又豈會因本國人口負成長而下跌?

未來變數多 論斷嫌太早

持平而論,未來市場如何變化、政策風向怎麼吹,或者經濟氣候是晴是陰,誰都無法百分百準確預測,更遑論憑藉國發國人口負成長預估報告,就斷定房價即將崩盤呢?

誠如政大教授林左裕接受本刊專訪所說的,若政府開放大陸資金來台買房,那台灣房價不只不會跌,還有可能香港化、一飛沖天。這不啻提醒我們,真正左右台灣房市未來走向的,是政府對陸政策,而不是人口數量的增長。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