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每坪5萬元 日系營造進軍台灣

【文/住展雜誌】國內知名台塑集團三月宣布與日本旭化成合作,將在台灣推出一坪造價五萬的透天住宅。我們常見建案聘請日本建築師或使用日系建材,但實際上真正援用日系營造技術的卻屈指可數。台塑結合日系廠商進軍台灣,是否會使台灣營造市場產生新的變化?

要說是外來和尚比較會念經也好,外製產品能賣更高價錢也罷;這幾年的確有愈來愈多的新建案,標榜從規劃設計、建材使用到營建監造,請來外籍名師團隊或使用國外知名品牌產品。而這當中『引用度』最高的,大概還是來自日本的系統。

的確,如果要做統計,國內房市營造採用日系品牌產品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之所以如此,應該和台灣過去有一段很長的日治時期有關。此外,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很風行海外置產,而從引進時間、仲介家數及實際購買者來說,也是以赴日本置產最多。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台塑攜手日商 進軍營造

台塑三月宣布攜手日本旭化成進軍台灣,推出一坪造價五萬的透天厝。(圖為台塑敦化北路集團總部)。

來到最近,台灣的房屋營造界,似乎也開始吹起「和風」;因為三月間國內知名的台塑集團宣布,與來自日本的旭化成合作,將以一坪五萬的營造成本,搶攻台灣的房屋營造市場。

事實上,與台塑合作的旭化成,並不是第一個進軍台灣營造市場的日系業者;先打入住宅裝修市場的日本PanaHome,三年前(二○一一)即成立營造部門。

然而,儘管市面上標榜日系建材或規劃的建案很多,但實際真正由日系營造團隊負責實際施作的還是零。為什麼會有如此情況?台塑與旭化成合作前進台灣之後,會不會使情況有所改變?日系營造前進台灣,對本地房市來說,又有什麼啟示或意義?

近年致力宣導房屋營造品質監控重要性,且大力推廣「房屋履歷制度」的戴雲發結構技師分析,如同其他消費商品一樣,『日本製』對台灣消費者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程度吸引力。而就他實際接觸及了解,日本營造業無論在技術或品質面上,確實也都比台灣同業略強。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日系加低價 成排擠效應?

然而目前以此為標榜或賣點的建案,最多是人員來台監工,多數則只是選用日製或日系建材,技術層面還沒有真正移植過來;而台塑攜手旭化成,如能形成良性競爭,未嘗不是好事。事實上,戴雲發近年積極推動,對營建品質的高標要求,也是希望將日本所謂的職人精神帶進國內。

如果高規格的日系營造來台可形成良性競爭,刺激台灣業者追求更高品質,絕對應樂觀其成。但台塑與旭化成結盟,宣布以一坪五萬的『低價』進軍台灣市場,會不會反而先造成某種程度的排擠效應;變成餅沒做大,反而是瓜分市場,對本土業者造成傷害?

以目前台灣各地營造成本佔建案總體開發成本的比例來看,大台北地區地價昂貴,營造成本也早就逐年墊高;而且台塑及旭化成合作的,主要是透天厝,而這類產品是以中南部較為盛行。但對於日系營造可能的「低價搶市」,大高雄知名營造業者隆大營造董事長陳武聰則是老神在在。

隆大營造董座:影響有限

陳武聰認為,台塑及旭化成合作,就算營造成本真的一坪只有五萬,造成的影響應該還是有限。他分析,日本製產品在市面上銷售,大多是走高檔路線;到時候台塑推出的透天產品,恐怕也不例外。而且台日工法不同,日系營造來台,勢必要連營造工人一起帶過來,連帶還會使成本更增加,到時實際價格可能還是會拉高。

主攻南桃園透天市場的全方位建設,負責實際營造業務的陸宗如經理則認為,日系營造進軍台灣,短期內可能會有困難。不過主因倒不是營造成本或未來售價高低問題,而是在市場消費者接受度上;箇中關鍵,則在於施工方式的不同。

確實,我們觀賞有線電視放送的日本室內裝修節目,都會看到工人是直接把整組整組鑄造完畢的建材,搬到工地做最後組裝及收尾;這和台灣住宅建案工地常見放置一堆原始未加工建材,工人從鋼筋綁紮、水泥灌漿到砌牆,全在現場作業完成的情況,確實有很大不同。

陸宗如表示,日本的這種營造方式叫做預鑄【註】;簡單說,就是大部分建材施作及鑄造,都在工廠內完成,建案施工現場只做最後階段組裝。而戴雲發推廣的房屋履歷制度,某種程度也是透過預鑄方式,完成部分結構或建材施作,使施工品質提升。

預鑄工法 難做『客變』

台灣住宅營造多採工人現場施作的傳統工法,主要是因應本地消費者的客變要求;預鑄工法(左上圖)則更環保、工期短,營建品質穩定,但客變彈性低,因此在台灣多限於商用建築及公共工程運用。

不過台灣消費者能否接受,就是大問題;因為現實情況是,台灣消費者喜歡敲敲打打,也就是增建或更改室內格局,即業界俗稱的『客變』。如果房屋是用預鑄方式興建,則這方面的「彈性」就會大幅降低,甚至變成不可能。

的確,日系PanaHome營造事業雖已在台設據點三年,但國內同業似乎所知非常有限,遑論對其技術及影響提出看法及預測。這說明目前為止,日系營造確實還沒有成功打進台灣營造市場,而推測其原因應該就是,預鑄工法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客變』需求。

於是,國內知名大廠潤泰營造將預鑄工法發揚光大,還創造多項專利,相關紀錄片更播遍全世界;但在國內,預鑄工法卻僅見於公共工程或商用建物興建,住宅營建部分幾乎沒有。

然而這是短期實況;陸宗如認為,近年台灣營造業已出現了技術,或說工人斷層;也就是,當目前這一批工人退出職場後,可說是後繼乏人。而這代表,國內未來營造業勢必也要更廣泛採用預鑄工法;屆時,或許就會看到日本營造業者到台灣來。

只是,預鑄工法感覺很簡易,但實際要求的施工技術層面卻更高,而且要事先做好精密規劃;這會導致各項成本增加,因此能執行預鑄的營造商,一般都有相當的規模,因為技術及資本門檻並不低。

日系營造來台 盼良性競爭

然而台灣,特別是非都會區,目前仍有不少開發商,是從土地開發到營造全包,規模多半不大;這樣的市場現狀加上消費者習性,讓預鑄工法在台灣僅限少數大公司,如前述的潤泰。而如果未來國內住宅營造業者『被迫』改用預鑄工法,會不會讓目前非都會區常見,中小型營造商自營自建,甚至自售的狀況出現變化,甚至出現小型業者被迫退場風潮?值得觀察。

台塑與日本旭化成聯合進軍台灣營造市場,是會產生良性競爭?或瓜分有限的市場小餅?是會遍地開花,還是曇花一現?或許關鍵不在營建成本及價格,而是消費者能否接受,本質上無法隨意更動室內格局及增建的預鑄施工住宅?

預鑄工法 VS. 傳統工法

【註】台灣傳統的營造工法,是將鋼筋、水泥等相關原始未加工建材運到工地後,再由工人現場施做捆紮、灌漿等流程。如此工法需要大量工人現場施作,還有天氣及工班不易控管等變數,甚至因此影響建物施工品質。

預鑄工法則是將捆筋、灌漿全在工廠內進行,製作品質相同的樑柱、牆板或地板,再將這些建材運送到工地組裝,簡單說就像是堆樂高積木。如此可免除天候和人為因素影響,建築施工效率更高、工期縮短,亦可避免施工時造成環境及空氣汙染,而且因為許多程序在工廠內先行作業完成,故完工建物耐震度一般也較高。不過缺點是建物完工後更動彈性降低,使用者不能隨意更改室內格局,增建也會有困難。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