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新內政部長陳威仁才到任沒多久,就決定變動前部長李鴻源任內的住宅政策,李鴻源任內大力推行「防災型都更」將被斷頭,連「防災型都更」的名稱都不再援用。陳威仁顯然要走自己的路,這位新任內政部長的住宅政策將是如何?是否會牽動房市?備受社會各界矚目。
照理說,政府的任何政策都有延續性,但內政部的住宅政策卻是例外,每一個新內政部長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前任部長的政策。李鴻源上台時宣佈前任部長江宜樺的合宜住宅政策,未來不會再做,擺明「江規李不隨」,江宜樺「合宜住宅」政策實施不到一年,房子都還沒蓋好,就因部長換人而改變。現在的陳威仁也是一樣,住宅政策依舊遵循往例推翻前任部長的政策,「李規陳不隨」。
推翻前任部長政策
李鴻源任內曾研議斥資一億元,在全國八個縣市成立廿一個租屋平台,只要屋主肯將房屋交出來,即可獲首次一萬元的修繕補助,並給予四千元租金補貼。這項政策實施近一年,陳威仁就以這項政策績效不佳為由,不再實施。
李鴻源任內推動的「防災型都更」也是如此。陳威仁認為,都更大方向雖然不變,但方式與策略要檢討,「防災型都更」只是內政部都更計畫的一種方式,但不用太過於強調「防災」,將來「防災型都更」名稱都會修改,還要將簡易型都更納入都更政策。
李鴻源希望住宅與人口均衡分散在大台北,研擬以「造鎮」方式讓大台北都會區的人口分散,房價自然會達到平衡機制。但陳威仁卻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在造鎮上面,他說政府可能沒那麼多土地,財政也是一大問題,基本上,公家土地興建住宅以出租為宜,讓入住的人不是永遠住在裡面,經濟能力有所改善後可以遷出,如此才能讓公有土地的住宅有周轉空間。
我國官場上有所謂的「人亡政息」,李鴻源推翻江宜樺的合宜住宅政策,以及陳威仁將李鴻源的許多住宅政策大幅變動,都是最好的驗證,這可說是內政部長的宿命。現在大家都在觀察陳威仁會端出什麼新的住宅政策出來。
住宅政策三個重點
台北市萬華區公共建設較落後,可利用都市更新方式,給予更多的公共建設。 |
陳威仁的住宅政策大致可分為都更、多元居住協助、均衡發展的都市計畫三個重點。其中,都市更新條例的修法有急迫性,今年四月二十六日大法官釋憲違憲條文即將失效,內政部希望就違憲條文先行修正通過,然後再通盤全面性檢討修法。
陳威仁的都更政策以「民辦為主、公辦為輔」,秉持「簡易、快速、透明」的原則,並提供誘因,增加動力,期望住戶與實施者能公平分配,減少爭議,與政府共創三贏。
陳威仁說,都市更新除了防災,還有振興經濟等其他功能,所以防災型的都更只是所有都市更新的目的之一。例如目前台北市萬華區比信義區在公共建設上落後,就可以利用都市更新方式,給予更多的公共建設,再加上土地使用的改變,就可以透過都更,把區域發展起來,這就是「振興型的都市更新」。政府有振興型都更,也有防災型的都更,未來都會請地方政府去規劃。
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本身是件好事,但重點是在用何種方式去執行,都更本身是地方政府事務,中央政府人力有限並非主要推動單位,中央只是負責法規的檢討和公有土地都更的整合工作。因此,都更條例修法是陳威仁住宅政策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都更修法遲未通過
大法官會議在去年四月通過第七○九號釋憲案,宣告都更條例有關核准都更事業概要程序及申請門檻,分別因不夠周延及門檻過低而違憲,並於一年後失效;眼見期限將屆,都更條例修正草案仍遲未通過,被立法院「卡」住了。
都市更新條例的修法,除行政院版本外,立委們也有二十多個版本,意見的整合本來就不容易,若都更條例修正草案未在期限前過關,最壞情況將是全國上千個都更案面臨卡住停擺,其中雙北市就占了六成。
若相關修正草案今年四月逾期未過,衝擊的不僅是都更案全數停擺,甚至造成空窗期,即使下會期再通過,也會造成都更案送審塞車的情況,屆時是否有更多人力審核都更案,仍是考驗。
內政委員會審查都更條例時,藍營原期望針對大法官會議判定違憲的條文先審,但遭綠營立委逆襲,民進黨立委要求所有條文一起審,將行政院版本與立委們的提案併案審查。如此一來,新版條文勢必無法在期限內過關,全台都更案將頓失法令依據,將導致逾一千三百多件都更案都需重審,影響相當大。
強制拆遷由誰來拆
立委們對於都更申請門檻提高部分並不反對,他們比較關切強制拆遷到底該由誰來拆。行政院版規定「行政機關不能強拆釘子戶,要由司法機關判決才能拆遷」,但是法院的訴訟沒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走完程序,等於宣告少數釘子戶就可杯葛都更,將使建商更不敢投入都更,立委認為都更修法仍應保留公權力介入「拆除釘子戶」的規定,才能展現政府對於推動都更的決心。
台北市、新北市及台灣其他的都會區都有很多房屋老舊,三、四十年的老房子愈來愈多。 |
都更是正確的政策,現在台北市、新北市及台灣其他的都會區都有很多房屋老舊,三、四十年的老房子愈來愈多,這些老舊建築除了規劃綠地不夠、生活環境擁擠等問題外,一旦出現火災,救援會發生困難,而且當初房屋的結構設計耐震程度不夠,甚至承受不起五級以上的地震,急需要都更改建。
都更推動過程中,業者、政府及地主間缺乏信任是目前最大問題,導致都更成效不彰,由於都市更新地區或更新單元的劃定,涉及私有建築物的拆除,對人民財產權有重大影響,必須依賴法律規定應踐行的程序,都更條例修正的重要性也就在此。
應採二階段修法
都更條例內容環環相扣,都更的問題並不是單單修改大法官解釋中所指的違憲規定就可以解決,都更是一整套的做法,從提出申請到最後同意,這中間要經過非常多的程序,相當繁瑣,因此,都更條例修正應該從整體面來看才客觀,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但受限於都更修法有時效性的壓力,迫於無奈,目前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採二階段修法,立法院本會期優先讓違憲部分的條文修正過關,其他部分以後再慢慢的審議。但是,光是違憲部分條文應該如何修正,立法院恐怕都會吵翻天。
陳威仁說,他將透過都更方式、兼顧地方政府財政及特性,增加住宅供給量。他這話說的漂亮,但立法院不是他所能掌控的,萬一都更修法未能在限期過關,陳威仁有沒有想到法條失效後的備案方法?他又要如何因應?
住宅租金補貼政策
興建中的板橋浮洲合宜住宅,預定明年陸續完工交屋。 |
在多元居住協助方面,陳威仁表示興建中的板橋浮洲及機場捷運A7站合宜住宅,預定明年陸續完工交屋,將來內政部不再推合宜住宅,未來住宅政策將側重以租金補貼的方式,提供租金補貼及只租不售的社會協助租屋,提供合宜住宅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補助地方政府增加住宅供給,政府新建住宅也是只租不售,並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在全國各縣市的國宅用地上,興建出租住宅,讓住宅來源更多元。
陳威仁說,地方政府如為調節當地住宅供需失衡,抑制部分地區售價高漲,可視實際需要自行興辦合宜住宅,但將來國有土地興建住宅以出租為宜,讓入住的人不是永遠住在裡面,經濟能力有所改善後再遷出。
內政部過去推動的住宅政策可分為二大類,一是「合宜住宅」,賣土地也賣房子,購屋者擁有房屋及其土地所有權,其買賣方式與一般的住宅並無不同,但售價較市價便宜許多;二是「社會住宅」,僅供出租,不供買賣,適合於低收入族群租用。陳威仁的政策傾向於興建社會住宅出租。
住宅政策多元供給
國有土地興建住宅改以出租為主,林口文化路有一處提供北市舉辦世大運選手村所用之國宅,有三千戶供給量,李鴻源當部長時原規劃六成出租,四成出售,但陳威仁將其比例調整為九比一,即九成出租,一成出售。
李鴻源原先研擬以「造鎮」方式讓大台北都會區的人口分散,但陳威仁似乎認為以「造鎮」來解決住宅問題,將面臨嚴峻考驗,所以他很少談造鎮,因為過去由政府主導的造鎮開發案件從來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民國八十一年間,政府開發「淡海新市鎮」,前總統李登輝當時說「每坪只賣六萬元」,價格上面很吸引人,但二十多年來開發的情況並不理想,主因在於淡海新市鎮聯外交通不方便,淡海新市鎮的定位不明確,週遭生活機能不足,無法吸引民眾住在那裡。
陳威仁認為解決住宅問題,要多元方向解決,不需要一直持續興建合宜住宅,政府可能沒那麼多土地,財政也是問題,但仍要有一定供給數量,且搭配住宅租金補貼,其他措施包括區域均衡發展,讓都會區壓力不要那麼大,勿過度集中發展。
規劃區域均衡發展
陳威仁畢業於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工學博士。他認為自己所學將可應用於內政部的工作上,因為內政部有一大部分屬於國土規劃、建築及防震等。所以他將「規劃區域均衡發展」列為住宅政策的另一重點。
陳威仁要如何規劃區域均衡發展,他並沒有提出具體方針,但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台灣目前的都市計劃並不均衡發展,人口過度集中北部,全台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口集中在北部(新竹以北),大台北地區只能承載五百萬人,但現在卻有八百萬人居住,導致高房價、淹水、地震、土壤液化、乾旱缺水等危機,也讓大台北房價屢創天價。
全台都市計劃區可容納將近四千萬人口,但人口成長率下降,學者預估全國總人口在二○二四年高峰也不過二三六五點六萬人,但各地的地方政府卻不斷擴大地方的都市計劃,讓房地產上漲變本加厲。
人口過度集中北部
民眾喜歡住大台北地區,因為交通便利、生活機能良好以及找工作機會多。 |
內政部在李鴻源時代就鼓勵住大台北的人口外移,然而談何容易。民眾喜歡住大台北地區,除了交通便利、生活機能良好以及找工作機會多之外,台北市民的福利比其他各縣市民眾要好得太多,當然會吸引民眾遷往台北。台北市是首善之區,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政府在大台北地區投入更多公共建設,吸引企業來設立公司,國家資源集中,交通生活機能便利,人口自然就會流入。
政府要規劃區域均衡發展,可以考慮讓台中市或高雄市成為備位首都,或是將一部分的政府機關遷往各縣市(例如農委會可遷往彰化或雲林),這樣一來,政府資源自然會分散,不會獨厚大台北。
台中市跟高雄市的捷運網絡將來如果也建構起來,有產業園區,有工作機會,民眾就會考慮落腳台中、高雄,不必硬往北部來擠。總之,政府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有效率的做法,規劃區域均衡發展如果光是嘴巴上嚷嚷,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