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當國內高房價問題持續惡化,民怨排山倒海而來,立法院多名財政委員會立委抨擊,預售屋的紅單投機炒作嚴重,是墊高房價的幫凶,投資客藉轉賣紅單大賺特賺,卻不必繳一毛稅;究竟紅單箇中玩什麼把戲,有什麼魔力讓人趨之若騖?甚至助漲房價?外界的指控是否真實呢……
在輿論與立委壓力之下,財政部長張盛和遂公開宣誓,除了把預售屋紅單買賣列為查稅重點,還暗示興富發建設旗下建案紅單交易量極大,似有殺雞儆猴的味道。雖然興富發立即出面否認,但『紅單』一辭瞬間爆紅,民眾對紅單到底是什麼充滿好奇;另一個疑問是,紅單為什麼需背負高房價的原罪呢?
紅單起源非炒房
關於紅單的起源的時間點、地區,業界有各式不同的說法,其真實性也早就不可考。大致上說來,紅單是沿續民間『預約(訂)單』既有形式改良而來。
民間在進行貨品交易時,若買方有意購買但現金不足,就可先付訂金訂下該物品;另一種情況是賣方手上尚未有實物,買方則可先付訂金,再約定交貨期限。無論哪種情況,都代表交易還未完成,所以賣方就會開立預約單給買方。
所謂的預約單只是一個泛稱,其名稱並不固定,但在形式上,通常是複寫式三聯單或二聯單款式。買方所拿到的,即是淡紅色的收執聯。這一種約定交易方式在民間相當普遍,比如買眼鏡、3C產品,或者訂購家電用品,若當下付款未能立刻交貨,賣方就會開立一張預約單給買方,作為預收訂金的證明。
消費者看到滿意的房子,可先下訂取得優先締約權,這是紅單最初的用意。(示意圖)。 |
當然,房屋交易市場也不例外。尤其房屋總價動輒數千萬,買方看屋時不會隨身攜帶鉅款,而且購屋並不全屬衝動性消費,多會經過長時間深思熟慮。但問題來了,假使今天您對一間房子十分中意,當下不想立刻簽約,想說回家再好好思考後再作決定,卻又害怕在考慮期間房子被其他人買走,屆時肯定悔不當初。
此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先付訂金,取得購屋預約單;由於購屋預約單具有優先締約的權利,所以買方只要在約定時間之內,都擁有房子的優先購買權,不必擔心被他人捷足先登,因此預約單模式廣受購屋者喜愛。
對賣方來說,願意付訂金的購屋者較有誠意,成交的機率相對大,所以也樂得開立預約單。總的來說,預約單對買賣雙方而言,算是互蒙其利的交易機制,所以能歷久而不衰。
預約單初衷崩壞
既然購屋預約單機制那麼好,為什麼會變成房價上漲的幫凶?原因其實是預約單初衷一連串崩壞的過程。
據傳最初在北市西門町一帶,有建案業者為了提昇銷售業績,以低於行情的價格吸引來客,再搭配預約單機制,讓先來搶的客戶先選戶別,晚買的客戶只剩較差戶別可選,且無法享有優惠價。業者意圖營造出『先買先贏』的效果,結果策略一舉成功,銷售開出紅盤。
這種行銷手法奏效後,其他業者不僅仿效跟進,同時不斷修正舊有策略,讓行銷手段越來越滑溜。為了強化銷售,業者將其他行業常用的客戶建檔機制移植到不動產,建立起所謂的『口袋名單』;各建設、代銷公司對口袋名單機制又略有差異,有的一視同仁,有的則會依客戶經濟實力、購買力等分等級,區分出VIP或一般等級客戶。
口袋名單賺很大
不動產業者所說的口袋名單機制,其實在各行業間都很常見,不外就是把曾消費過的客戶歸檔罷了;但不同的是,這群客戶通常是投資或置產客,他們買的不是三、五千元的化妝品,而是上千萬的房子。
當口袋名單與預約單,與分階段調價各元素到位後,預約單機制就完全走調,最後演變成一套固定模式,也是近年來業者最擅用的銷售模式︱業者在建案未正式公開前先對口袋客戶進行銷售,此時價格最便宜,客戶只要付一筆小訂,就能拿到一張淡紅色的購屋預約單。
在這樣的機制下,優先購買權幾乎被所謂的口袋名單客戶囊括,一般自住客搶不到優先進場的位置,只能在建案銷售中後期才有機會購買;如有特別中意的戶別,有時還需加價向早先已訂走的投資客購買,宛如被白白剝了一層皮。
正因這時期售價低於行情或平均成交價,且客戶預期若建案銷售到三成或五成後,就會開始調漲價格,於是就會趁勢搶購,搶破頭都要先付訂金拿到預約單再說。有些基地條件較好,或者讓價較大的建案,甚至會出現投資客大排長龍爭購的奇景,也因此出現『搶紅單』、『撕紅單』的狀況。
套利交易太誘人
在房市耕耘十數年的璽寶建設業務執行主委吳建彥指出,投資客付小訂撕紅單成本,通常是幾千到幾萬不等,進入門檻極低,且若買方退訂也會全額退費,所以頗受到投資客歡迎。建案為了降低投資紅單風險,吸引投資客來搶紅單,會拉長小訂至補足(大訂)、簽約的時間,讓投資客有更從容的時間可以轉賣紅單。
所搶到的紅單,通常預購單價相對市價便宜,就能把手上的紅單轉賣掉,形成買空賣空的套利交易。打個比方說,新竹某地區房價行情為二十三萬/坪,某一建案公開時開價亦為二十三萬/坪,但第一手投資客搶到的紅單,其預購單價是每坪二十萬,選購戶別坪數為四十坪,預購總價與該地區行情總價價差達一百二十萬。
若是長期置產的投資者,或許會選擇購入後長期持有;但短期套利的投資客,通常會選擇用一定價格把紅單賣掉。以上段敘述為例,價差有一百二十萬,第一手投資客紅單(優先購買權)可能會賣個三十萬;搶不到紅單者,就當第二手投資客,花三十萬向前手購買,再加價二、三十萬轉賣,如此循環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承接。
如果遇到房價跌價,或者建案銷售中後期價格漲上不去,以致於缺乏套利空間,那麼投資客只要直接退掉紅單,俗稱『退訂』,就能拿回全額訂金,僅有極少部份業者會收取退訂手續費。也就是說,投資客搶紅單幾乎沒什麼風險,唯一的風險就是業者倒閉而已。
紅單疑是假議題
賣紅單並非實體買賣,而是把優先締約權賣給下一手,所以買賣紅單必須經過『換約』程序。轉賣紅單有三個主要方式,一種是自售,一種是委託仲介出售,另一種是代銷或建商代售;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向建商申請換約。不過在紅單炒作問題遭財政部緊盯後,禁止轉賣紅單的建商與代銷公司有收斂的趨勢(另一說是更趨於地下化)。
藍海帝國建設總經理特助陳惶博認為,紅單是假議題,用來掩蓋政府打房不力的事實。 |
藍海帝國建設總經理特助兼中原大學財經系講師陳惶博表示,紅單炒作與不動產市況息息相關,在不動產價值急升段時,紅單炒作較為普遍,但若市況疲弱,搶紅單狀況就會減少。據他判斷,紅單發酵壓根是一個假議題,是官員用來掩飾打房不力的事實。
他還透露,事實上建商本身並不樂見紅單炒作;對多數建商而言,紅單換約頻繁不利交屋,也不會增加售屋收入,只會平添麻煩,更不會讓紅單炒作來敗壞自己辛苦建立的品牌聲譽,所以會傾向禁止紅單換約。
建商擬拒絕換約
那麼,為什麼紅單炒作仍層出不窮呢?陳惶博認為,除了少數建商默許,讓受委託的代銷公司有更大的操作空間;主要原因還是代銷公司私下動手腳,瞞著業主偷賣紅單,甚至暗藏成交件數與時間點,讓投資客有充裕時間轉賣紅單,把建商矇在鼓裡。過去就有代銷偷賣紅單被業主捉包,因而撕破臉的案例。
璽寶建設業務執行主委吳建彥透露,若買方堅持紅單換約,業者多會通融。 |
但吳建彥提出不同看法,表示紅單本身並無違法,而是純粹的道德問題;在過去紅單買賣換約都沒人吭聲,現在因高房價環境難解,紅單問題才被凸顯出來。其實業者根本難以限制客戶換約,假使客戶硬是要換約,只要補足大訂與簽約款,業者還是會尊重客戶。
他強調,一來是客戶換約原因百百種,不一定全是投機炒作;二來是房屋銷售沒有想像中容易,業者也不太願意把到手的客戶往外推。至於外傳禁止換約的建案有破解方式,他認為這是無稽之談,根本沒什麼破解之道,只是業者默許罷了。
自住客大吃悶虧
誠然,紅單買賣換約目前並無法律規範,即使頻繁買賣也未違法令,唯一一個法律疑慮就是逃漏稅問題。但持平而論,紅單屬於小訂性質,屬於未完成的交易,再加上銷售端在賣出紅單時,幾乎不會開立發票,若硬要查稅,在認定上有其困難性,恐怕最後只會雷聲大雨點小,什麼都查不到。
紅單曾是買賣雙方互利的機制,幫助許多家庭買到好房子,但現卻成為炒作工具。 |
話說回來,或許您會問,為何業者有錢何不自己賺,反而要讓利給投資客?事實上,業者與投資客之間,往往存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如果業者推出新建案,靠著投資客就能掃去三、五成戶數,那麼不僅能營造出熱銷的景象,還能使建案銷售量趨近於安全水位,確保投入的資金可以回收。
同時,建案若銷售到一定成數後,業者握有的『漲價籌碼』越來越多,就能啟動分階段漲價戲碼,銷售前期讓利的部份,在漲價後可一併補回來,甚至還能多賺,也算是不吃虧。只是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之下,業者與投資客賺飽飽,最後墊高的房價卻全由自住客買單,難免引起輿論憤慨,反被視為推高房價的幫凶而人人喊打,其實並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