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都市計劃整併工程 新北市晉身直轄都會第一步

【文/住展雜誌】根據今年十月媒體報導,新北市將進行大漢溪南北都市計劃整併作業。新北市民或許會認為,這好像跟自己無關;然而都市計劃從規劃到實踐,卻直接決定各區發展定位及機能;新北市這項整併工程,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過去的台北縣升格為現在的新北市,已有近兩年時間,雖然鄉鎮市變成區,門牌、身分證也跟著換,但過去台北縣時代的一些發展痕跡,至今卻仍能看得到。

比如明明住在某學校附近,卻因學區劃分問題,無法就近就讀;或公園跨越兩區,使得維護、使用上出現不統一的情況。而最有名,也最讓人詬病的還是馬路;一條馬路在這一區叫這個名,到那區換成另一個名,在地人可能已習慣,但要是連路幅寬度都不同,那造成的不方便,永遠都讓人難以適應。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都市計劃多 發展零散

會造成這些特殊景象,很大原因是台北縣時代的城鄉發展,分成大大小小共四十六個都市計畫區,因此公園、學校等這類公共設施,一旦位置恰好在兩個計畫之間,就會變成『一區兩制』。換成道路,就會出現在這個計畫區中有十米、二十米寬,但連接到另一個計畫區,就變成只有五米寬的情況。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台北市幾乎不會看到,因為整個台北市,就只根據一個都市計劃為發展的根據。因此,為邁向真正直轄都會,新北市首任市長朱立倫上任後,便提出把現行零散的都市計劃做整併的構想,而初步則將以大漢溪為界,進行一南一北的整併作業。

實際負責規劃並執行計畫此業務的新北市城鄉局邱敬斌副局長指出,進行這項整併工程,就是要破除過去都市計劃太多,發展零散各自為政的情況。

像人口眾多的雙和地區,當地道路規劃紊亂的情況就很明顯;比如永和區主幹道之一的得和路,經過與中正路交叉口後,寬度便急速縮減,外地用路人還會以為是不同一條路。新北市許多地區這種類似情況,主要都是分屬不同都市計劃所造成,甚至路旁建物開發型態也會受影響,讓市容更顯混亂,現況已造成,想要進行道路寬度統一,難上加難。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如果是在同一個都市計劃規範中,較窄的路,就會容許旁邊建物開發高度拉高並退縮,以利道路用地徵收及拓寬。至於同樣讓居民困擾的路名不統一,如中和、永和都有永和路,兩條卻沒相接等類似情況,後續會由民政單位來負責。同理,包含建築等相關法規,也都會做一併整理。

大漢溪為界 北產業南住宅

新北市城鄉局邱敬斌副局長表示,推動大漢溪南北都市計畫整併,是該市邁向正港直轄大都會的重要一步。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何過去台北縣城鄉發展被切割成四十幾個都市計劃?那其實和過去台北縣時代的發展舊定位有關。

台北市發展初期,大同、中正等西區是政經中心,往東走到大安、松山區是住宅區為主,再往東到內湖、南港,則換成產業(工業區),各區域定位非常清楚。

但過去的台北縣,基本上是屬於台北市衛星市鎮,也就是邱敬斌所說的「支援腹地」,因此幾乎是台北市哪裡不足,就往哪裡進行發展,始終缺乏全盤性的發展藍圖規劃。翻開新北市地圖,會看得更明顯,三重、蘆洲到新莊都有大片工業區、及住商區夾雜的情況,蘆洲舊市區北側甚至還有非都市計劃區,非常奇怪。如此下來,居民生活品質當然會打折扣。

然而隨著升格,加上郝、朱兩位市長上任後積極推動大台北三環三線捷運建構,新北市各區位的發展型態將全面改觀。因此升格後,新北市需要有完整的發展依據,因此各區零碎的都市計劃需做整併。

那麼,又為何選擇大漢溪為分界,南、北兩側分別整併,而非仿照台北市,也統一劃為單一都市計畫區?邱敬斌分析,這是考量新北市發展現況及各區地形地貌特色的結果。

大漢溪兩側,恰好是過往台北縣時代至今的發展核心;包含溪南約一八○萬、溪北一二七萬,合計逾三百萬,就佔全市人口四分之三強(今年十月新北市總人口數為三九五萬二千多人),主要的住商及工業區也都在這條溪的兩側,因此以此處為整併基準,效果立竿見影。

既定計畫持續推動

但扣除大漢溪南北側,新北市還有林口、淡水、八里等其他區域並未劃入。邱敬斌指出,這些區域無論發展或地貌地形,都有其特色;如淡水和八里有山海景觀,是遊憩觀光重鎮,淡水還是早期北台灣發展起點,人文薈萃。至於坪林、石碇等區,也有其特殊的鄉鎮特色。

而且,保留這些區域的發展原貌也是好事,畢竟城鄉發展,就代表有城也要有鄉,還能構成不同的發展風貌及多元性。況且也並非每個區域都適合用同一個模子規劃;比如林口及八里之間的觀音山系,因為地形、地質的限制,並不適宜過度開發。

都市計劃整併,民眾或開發業者會擔心,現有推動中的計畫是否受到影響?邱敬斌表示,現行都市計劃,未來都會變成新頒整併大都市計劃下的分區,新規劃者如繁星計畫,包括當紅的二重疏洪道兩側開發、土城暫緩都市計劃及台北港特定區等,也都會按既定時程推動。

不過未來如要進行通盤或細部檢討,比如三重、新莊的工業區要做變更或重劃,就要以新訂的整併大都市計劃為依歸。唯一較特別的是,淡海及林口兩大新市鎮,統由中央統籌規劃。

至於長期目標,仍希望仿效北市,整併為單一都市計劃,把大漢溪變成新北市的內河,不過這又將是另一項浩大工程;而先做到大漢溪南北都計整併,是朝此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

區域計劃為本 全台首例

新北市區域計劃示意圖。(取自新北市城鄉局網站)

之所以取大漢溪為自然分界,一南一北做都計整併,還有更宏觀的理由。邱敬斌解釋,這次新北市的都市計劃整併,是根據位階更高的區域計劃而來。

打開新北市都市計劃全圖就一目了然,大漢溪以北的三重、新莊、五股等區,區內商業、工業區比例高,甫更名為新北產業園區的五股工業區,及這幾年很夯的新莊副都心,都在這裡;大漢溪以南如板橋、新店、雙和等,則很顯然以文教住宅區為主要發展形態,三峽、鶯歌等區還蘊含豐富的歷史及文化氣息,著名的老街及陶瓷藝術足為代表。

因此,這回新北市先訂出位階更高的區域計畫,做為都市計劃整併的指導原則;以大漢溪為界,溪北以產業為主,南邊則是居住藝文,政經中心則留給台北市,恰好形成三角鼎立。

新北市這次以區域計劃為指導原則,所進行的都計整併,實為全國首例,而且已屬法定計畫,代表以往台北縣,換一任縣長,就換發展願景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朱市長的繼任者,除非說服都市計畫委員,否則都須繼續執行下去,這當然是市民之福。尤其十月中中央才正式公告實施區域計劃,要求各地行相關規劃並成立委員會,新北市的『創舉』,將成為其他地方政府的範本。

都計整併四階段進行

說了這麼多新北市零散都市計劃整併大工程的好處,大家會關心,何時能看到初步結果?這項大漢溪南北都市計劃整併大工程,新北市將分四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都市計畫書圖整併,同時把目前四十六個都市計劃,仍是舊的類比式計畫書圖數位化,預定年底公告。第二階段則為公開展覽,預定時間是明年初。

第三階段將分部門進行檢討,也就是哪裡設為住宅區,哪裡是商業區,哪裡做產業,哪裡規劃公設等等;最後第四階段,則進行最後的細部檢討。第三、四階段工程更為浩大,且須視都委會實際審議狀況及進度而定,因此城鄉局尚無任何時間表之規劃。

對市井小民來說,區域計劃好像都在打高空、賣弄華麗詞藻,都市計劃則瑣碎專業,兩者和日常生活關連好像都不大;庶民關心的,可能是我家附近道路平坦與否?下水道是否暢通?公園設施是否完善等等。

邱敬斌則指出,像美國就沒有區域或國土規劃政策,一切以市場開發導向為依歸;代表即便沒有區域計劃,仍可以是一種城鄉發展模式。但是美國土地大,所以這樣的作法不會有太大問題。

決定都市生活型態

然而台灣地狹人稠、可發展空間受限,所以先有整體性的國土發展藍圖,接著訂出區域計劃,再據以訂定更細部的都市計劃,實踐這個藍圖或願景,才是更適合台灣的城鄉發展方式。

的確,從以上分析可知,區域及都市計畫,其實直接決定了都市中公共建設機能的好壞,及各區位發展定位,是和你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而且唯有如此,有限的土地上,各區位才能得到最有效、適切的運用。尤其全球暖化、氣候遽變的今天,台灣更需要這樣的發展模式!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