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科幻電影中,常見編劇在場景內安排先進科技設備,或透過眼睛、聲音或手勢等遙控方式,就能輕鬆控制燈光及各項先驅設備。如此情節,過去或許只僅止想像;但科技日新月異,透過ICT與建築產業的結合,這一切已悄悄地進入你我現實生活中,成為可能…
一般人印象上,建築開發產業屬於傳統產業;連股票分類也如此。至於電子相關ICT產業,則當然是走在時代尖端。兩者最大的差異,或許就在於變化的速度上;前者汰舊腳步慢,現在常用的技術和建材,和二十、三十年前相差不多,但後者則變異飛快,今年買的最新產品,可能不消一、兩年就退流行,再過幾年甚至停產或淘汰。
那麼,當如此迥異的兩種產業碰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或火花?說起來,還真的是一項跨時代、革命性的發展,就是所謂的智慧E化住宅或建築。
傳產建築VS.資訊產業
說到這部份,一般人多半會聯想到居家保全或物業管理。在E化智慧宅或建築當中,智慧化監控確實是重要元素之一,不過也只是其中一小部份;之所以多數人有此印象,是因為國內進入這項領域的機構中,就以從事物業保全者腳步最早,如近年推出MyCASA居家智慧物管的中興保全集團,就是其中代表。
中興保全集團新建築事業處處長何沛軒解釋,保全物業機構涉足到E化智慧住宅,最早可追溯到建物對講系統;這在二、三十年前,還是相當先端的設備,後來則進一步和影像系統結合,接著自然而然地就『進階』到安全監控。而從這裡開始,就和E化智慧住宅的概念開始有所連結。
經營國內居家、辦公或商展空間控制整合系統多年,近年把版圖延伸到兩岸及海外的銨茂科技林弘毅總經理則分析,就國內現狀論,切入E化智慧住宅整合這塊市場的業種屬性,約是從兩大方向切入:一是從保全監控或物業管理端進入,二則是來自室內影音設備端。
因此,現在一般人談到住宅智慧E化整合,大概就不外乎想到物業管理保全,或是室內影音設備整合這兩塊。而這代表的是,智慧住宅的領域相當廣泛,可整合的範圍也絕不僅止於影音設備或保全監控,甚至住宅及社區健康照護等,只要和居家或社區生活相關的元素,都可包含在內。
行動裝置 加速E化
在台灣,智慧住宅或建築的實踐,雖然有強大的ICT產業作後盾,但相關概念推廣之初,國內網路系統的穩定度,確實是不利因素。不過,這幾年Wi-Fi等無線網路系統發展趨於成熟,已讓智慧住宅領域出現倍速發展。
中興保全新建築事業處長何沛軒指出,近年行動裝置快速普及化,加快了住宅智能E化發展的腳步。 |
許多過去只在實驗室裡才會看到的理想狀況,比如用手中的遠端遙控設備,彈指之間操控家中任何設備,現在都成為真實;而原因正在於,這幾年智慧手機或iPad等行動裝置快速普及化。
何沛軒處長指出,現在住戶以行動裝置為控制介面,操控社區設備或控制家中情境已不稀奇,接下來更重要的發展,是物業管理人員作業也行動裝置化。這樣一來,管理人員就不需要隨時呆坐在控制室裡監看影像,只要手拿連線行動裝置,隨時隨地都可監看社區各角落;這樣不但可精簡人力、減輕社區負擔,相關人員的管理作為也更具彈性。
除了一般社區物管監控外,居家E化整合系統也能和防災安全結合,透過這些系統,社區可和早期預警單位直接連線;比如地震來臨時,連線的預警系統能先偵測到速度較快的P波,然後迅速通知社區疏散,或行任何必要措施,讓傷亡降到最低;這在地狹人稠天災頻仍的台灣都會區,甚為重要。
智慧監控 節能有效率
另外,更重要,也是更有發展前景的,則是環境監控。何沛軒解釋,透過裝設在各室內角落的感知器,E化監控系統,可隨時偵測室內二氧化碳及其他可能有害氣體的含量,如一旦過量、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就會立刻發出警訊及啟動排氣系統。
此外,透過類似系統,像是水資源回收再利用,節約電能,甚至產生再生能源如風或太陽能等,都將因為高效率控管而更容易達成;這些部分,與智慧建築或綠建築中的室內環境(健康舒適)部分,都有相關。甚至還可進一步偵測噪音及光害來源加以控制,讓室內外環境監控的層級再更進一步。
以上這些部份,都跟日常生活及品質相關,但感覺還是有些冰冷。事實上,替智慧化建築加入一些『人味』也很重要;這不光是配置現在很時興的AED系統,甚至可把服務範圍從社區內擴及到社區外,任何社區居民都能隨時做血壓、心跳等健康相關數據的測量,並記錄在照護系統中,有需要時馬上可以存取出來參考,或是與社區醫療機構直接連線。
的確,賦予建築或住宅智慧,感覺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實務上卻碰到推廣不易的狀況。這無可厚非,畢竟對目前這一代消費者來說,住宅E化是全新的領域,就如同以往任何新產品或趨勢出現,對原本的主流消費者來說,能否接受,都是一項挑戰。
操作簡化 提升接受度
如同以往從類比進到數位,計算機到個人電腦,網路從有線到無線,行動通訊從黑金剛到3G,或手機從增加拍照功能晉升到智慧化多功能階段;這些過程,其實都是一樣的。何況,原本就屬傳統產業,更新週期動輒十餘年的建築開發業,消費者的慣性要一下子馬上轉變,也確實不容易。
銨茂科技林弘毅總經理認為,居家E化系統的使用介面必須人性化、簡單易用。 |
林弘毅則認為,要讓消費者對於這項新事物不心生畏懼,相關設備首先仍須保留原本類比式控制按鍵;接著重點是,須設計出簡便好用、人性化的使用介面;最後,萬一真的出現問題,要能直接拔除系統unplugged後,還可回歸到類比系統使用,讓消費者不必面對『故障排除』的難關。這樣下來,應該就能逐漸消除消費者的畏懼感,提升他們對住宅智慧E化整合系統的接受度。
除了消費或使用習慣還需時間『適應』外,另一項困境是,消費者往往不知該如何『著手』或『入門』。很多消費者都是到了末端,也就是買了房子,做好室內裝潢後,才開始考慮到是否要再加裝所謂的E化整合設備。
裝潢階段 同步考慮E化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建築施工營造階段就直接配線,或預留管線配置空間。不過以現實論,不少建案是蓋好才賣,建商事前也不見得會有這樣的概念,尤其半數以上購屋者買的是二手屋。因此林弘毅建議,消費者如果想要讓居家升級智慧E化,至少在室內裝潢端就要同步考慮規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的確,消費習慣需要時間『進化』,ICT與建築產業的更新週期,又有如此大的差異,這些都是推展智慧E化住宅或建築的困難點。但這毋寧仍是塊產業藍海,而且進展速度將會愈來愈快。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已相當習慣使用行動裝置及網路科技;展望未來,或許當他們進入購屋市場時,E化智慧宅也會是他們篩選物件的必備項目。何沛軒更大膽預言,現在在智慧住宅中還隨處可見的觸控整合面板,很可能三到五年內就會消失,由更先進的行動裝置取而代之。
住宅E化 賦予建物生命
智慧E化建築或住宅究竟是什麼?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文化大學都計系副教授溫琇玲認為:『就是賦予建築物生命。』更深入地說,是替建築或居所裝上感知器及其他相關元件,讓建築可主動感知外界環境的一切變化,更符合住居者需求,進而使生活更臻安全、舒適、健康,乃至達到節能永續的境界。
無論是住宅安全監控、物業管理的數位智慧化,或是住宅情境全時控制,乃至節能管理,說穿了,都是賦予感覺冷冰冰建物生命與智慧,讓它就好像人一樣,會呼吸、能思考。而這感覺上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景象,其實已在逐步實現,正進入你我真實生活的領域中;接下來的問題則是,你準備好接受、享受這科技新境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