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後QE時代 台灣房市往哪去?

【文/住展雜誌】今年最受各界矚目的國際財經大事,無疑是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祭出的救市策略,也就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可能結束。目前來看,今年底開始縮減、明年中結束的可能性較高;而這對於近兩、三年上演資金行情的台灣房市,是否會造成影響?未來可能情況又會是如何?

今年六月中,掌管美國貨幣金融決策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在該月理監事會後,明確宣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縮減及退場時間表;在預期熱錢可能減少或轉向之下,包含台灣在內,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場聞訊皆震盪走跌。

一個月後,柏老赴眾議院作證時,強調該政策退場仍有條件;但無論如何,這都代表,從一九九九年開始,陸續推出的三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也就是印鈔救市的策略,已步入尾聲。這代表的,當然是這幾年資產及商品市場上演的資金行情即將告終;而一般咸信,除了市場熱錢減少外,資金也會開始回流到美國為主的大型復甦經濟體,新興市場將首當其衝。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QE政策 牽動資金流向

說到資金行情或熱錢派對,台灣近年房市當然也『躬逢其盛』;故當資金開始轉向或緊縮時,理論上房市確實會受影響。事實上,這兩年國內吹起海外不動產投資熱,加上台灣不動產的平均租金投報率低於二%,甚至還有證所稅、奢侈稅修法衝擊,這些情況其實都代表,或造成資金開始往外流動。不過比起資金流向,利率變動的影響更巨大。

確實,過去幾次房市出現修正情況,都和利率反轉脫不了關係。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便指出,美國QE退場後,資金緊縮,長期利率必然走升,影響更勝資金外流,資產價格也將進入調整期,偏高的台灣房價,恐難置身事外。

然而宣佈QE退場時間表時,柏老也明白宣示,其低利政策會維持兩年(至二○一五年底)不變;故國內房市業者多認為,即便QE真退場,基於低利條件短期仍不變之下,房價及交易量尚不易出現翻轉修正情況。

不過任教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長期觀察台灣房市變化的莊孟翰教授則有不同觀察。他表示,近期美國三十年期房貸利率及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都在走揚,代表FED其實已悄悄放手讓利率走升;據此他預期,台灣央行最快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調整(升)利率。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低利條件 最快年底告終

淡大產經系莊孟翰教授預測,最快今年底,國內利率就會開始走揚。

然而莊孟翰也表示,現階段本地房市的資金行情尚未真正退潮;一來柏南奇的QE退場說法仍模稜兩可,再者兩岸互動的利基也還存在,這兩項因素產生的想像空間,短期內繼續支撐特定區域或產品的房市買氣,特別是卡位門檻較低的預售屋。不過只看中古屋交易狀況,其實已可察覺,房市熱度正逐步降溫。

的確,過去三、四年,台灣房市確是仰賴資金、低利率及兩岸人流、金流互動的有利預期心理,進而出現價量持續拉抬的情況,而領漲核心點當然是豪宅市場。因此現在資金等外部條件出現變化,外界便開始用放大鏡檢視豪宅市場的價量走勢。

以專營豪宅市場著稱的大師房屋總經理陳建慶分析,從過去數十年經驗來看,由於豪宅潛在買家可能來自全球任何區域,因此確實比一般住宅市場更易受政治及經濟兩大因素影響;如李登輝時代爆發的台海飛彈危機,的確對台灣豪宅市場產生莫大衝擊。不過目前政治面,特別是兩岸因素,和先前相比已降低許多。

至於QE退場,代表的是資金或經濟層面,當然也會產生影響。不過陳建慶表示,資金之外,豪宅市場走勢最終也仍須回歸供需法則判讀;而這塊市場性質較特殊,因為高資產族購買豪宅不只用來居住,還有資產配置、贈與後代等目的,加上大家公認的豪宅地段還是就那幾個地方,在物以稀為貴原則沒變之下,北市豪宅市場將仍供不應求、價格難以下修。

好宅之外 都將出現修正

至於豪宅市場以外,主要是建商在大台北精華區無法取得完整建地,因此只能往外發展,才產生這幾年看到的跟漲、補漲現象。然而,城鄉差距現狀並沒有改善,代表潛在需求仍將往台北市及距離較近的新北市衛星市鎮靠攏,故其他地區未來勢將面臨供過於求的情況,而這當然意味著價格下修,也就是戴德梁行老總顏炳立所稱的蛋黃、蛋白及蛋殼區的概念,離蛋黃愈遠者,未來修正壓力更大。

大師房屋陳建慶總經理認為,QE退場後房價將面臨下修壓力,惟「好宅」除外。

不過陳建慶認為,即使是大台北都會區,也可能有價格變化;他認為,除了所謂好宅外,未來都可能出現修正。至於何謂好宅,評定標準除了最基本的地段及交通外,還有需配車位、電梯、物業管理及結構安全(耐震度佳)等。換言之,台北市不少屋齡超過三十年,又無電梯、車位及社區管理的老宅,未來也會面臨價格下修壓力。

莊孟翰也認為,未來大台北豪宅價格要出現修正的機率相對較低;具備真正CBD(中心商業區帶)概念的區域及其周邊區位,將會比其他外圍或新興區域更具抗跌性。不過原因不只是高資產族追逐有限物件,還有對岸資金流入台灣的潛在想像空間。

雖然對岸先前一度傳出鬧錢荒,但莊孟翰提醒,對岸的地下經濟及金流,比想像中更大,加上本地房市還有最吸引對岸高端階層的土地所有權;這些因素,也都是短期內支撐大台北精華區房價的關鍵。

以此出發,目前儘管多數學者認為台灣房價已在高點,但持有北市房產者多仍惜售,這些交互因素作用下,才造成現階段為止大台北地區交易量低、價格卻仍居高不下的情況。然而到了外圍新興地區,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在資金及外需想像空間都開始消失之下,回歸到內需法則,房市價量當然會出現向下修正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現階段還有經濟不確定因素存在,包含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及歐債危機仍未完全解除等。

提對應政策 降系統風險

的確,雖然央行這幾年持續祭出信用管制,但房價一旦出現更大範圍的修正,對持有房屋者,乃至金融體系,都會產生影響,是謂系統性風險。因此面臨QE退場、長期利率走升,官方必須提出因應對策。

美國QE退場,台灣房市將受影響,政府必須有所因應。

林建甫便建議官方,應設立房價政策目標並打擊投機動機。他認為房屋價格持續攀升,且市場呈現過度樂觀,主要還是官方對房價始終缺乏政策立場,也就是多少算是過高,如何算是過低,都沒有做政策性設定。故建議未來可設置明確的政策目標,減緩投資客對房市的過度期待。

至於實際做法,可以一般民眾收入或官方薪資資料為基礎,若房價明顯高於這些客觀標準,則啟動房價調控手段,降低市場投機的動機下降,壓抑房屋價格漲幅,若房價低於民眾收入增長速度,則不須進行調控,藉此建立明確的控管準則。

另一項策略則是加重不動產持有成本。這部份是坊間咸信,台灣房價易漲難跌,投機買盤盛行的另一結構因素;林建甫建議,應調整房屋標準價格與規定地價,使其符合市場價格,讓擁有多屋的投資客承擔較高稅負,另亦可考慮調整房屋稅的稅率,加重投資客的持有房屋成本,進而使得房價變動回歸常軌。

莊孟翰認為,無論是交易或持有稅,除了加重投資(投機)者成本負擔及服膺漲價適度歸公原則外,也建議要有「專款專用」的概念。比如北市加徵豪宅稅的作法,實際多徵收的房屋稅,應直接挹注成為補助弱勢租金補貼,或興辦社會住宅的經費。

陳建慶則是語重心長地說,長期來看,台灣房市乃至經濟,都將面臨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及城鄉差距擴大的問題;他認為,這代表本地房市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已達國安問題層次,須從最源頭的國土規劃利用及人口政策開始做檢討修正,才能真正治本。

後QE時代 房市將見變化

回顧一九九八年第三季,從次級房貸違約衝擊開始,雷曼兄弟倒台,金融海嘯爆發,資產及商品市場一夕崩盤;不到一季時間,骨牌效應也進襲本地股房市。當時馬政府還發了消費券,而建商也在呼籲官方救市之列;事實是,當時房市交易近乎急凍,價格也出現修正壓力。

當然,馬政府九八年中調降遺贈稅率,海外華人及台商資金大舉回流,加上美國同時間開始執行QE,於是開啟了台灣房市又一波價量漲勢,是謂資金行情。後來美國陸續推出共三波QE,期間國內房市業者甚至坦言,對市場買氣挹注甚大。由上述脈絡及發展來看,QE退場,對本地房市不可能不產生影響。至於開始產生實質影響的時間點及程度如何?不只看後續的利率變化及經濟復甦情況,政府能否提出有效因應政策,同樣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