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大台北房價飆上天,標榜相對低總價的小坪數住宅,成為受薪階級和投資客追捧的對象;但無論自住或是投資,小宅還是需要精挑細選才是王道,至於要怎麼挑,多聽聽專家的金玉良言準沒錯……
近年來大台北房地價驚驚漲,產品M型化的態勢更為嚴重;所謂M型化,就是房屋坪數分別往極大與極小兩個極端靠攏,一般家庭最需要的中等坪數產品供給量反而不多。
對於大約三十至四十歲的青壯年家庭來說,中、大坪數房子的總價過高,實難以負擔,更何況三十歲以下的社會新鮮人,若沒有富爸爸的加持,更不可能買得起;因此,相對低總價的小宅便成為被迫的首選,且蔚為風行。
小宅為何都能熱賣
近年眼光精準而縱橫小宅市場的新理想廣告副總葉清宗指出,時下搶進小宅的年輕人,並非個個都喜歡小宅,而是受限於總價不得不然。由於小宅入手的門檻低,尤其是預售屋,還款負擔更小,再加上總價不高,因此廣受自住客歡迎;小宅銷路長紅,因而讓市場掀起一波小宅風,推案相當熱絡。
然而,愛上小宅的可不只自住客。名聲響亮的上市建商宏普建設副總經理游武龍表示,由於小宅資金門檻低,風險也低,卻具有轉手效率高的優勢,加上大坪數、高總價產品市況近來清淡,因此深受投資置產客的歡迎。在自住與投資買盤追捧之下,小宅可謂熱力十足啊!
新理想廣告副總葉清宗指出,小宅具有低負擔、低風險、轉手度高的優點,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
雖然小宅那麼夯,但葉清宗從自住客的角度分析,卻認為如果口袋不夠深,那麼買小宅是情非得已;假設預算稍寬者,不如咬緊牙根,買一間較大的房子。因為小宅空間有限,未來家庭成員變多,勢必要再換屋,屆時房價又已墊高,恐怕所得會追不上房價漲幅。
但如果是投資客,葉副總認為小宅是很不錯的標的,因為小宅具有低負擔、低風險、轉手度高的優點;再者,小宅出租有穩定收益,從買入、出租到轉手,既賺租金也賺漲幅。
小宅越做越大的真相
那麼,什麼是「小宅」呢?符合小宅的定義,重點當然在於坪數,然其坪數卻有放大的傾向;坪數放大的主因,公設比拉高是原因之一。以集合式大樓而言,通常三十坪以下的房子就可歸納為小宅。原因在於,所有權狀上若登記為三十坪,扣除公設比(至少三成以上)、附屬建物,以及室內柱面等空間,主建物坪數通常剩不到十七、八坪,大部份情況下甚至更低。
上述情況下,倘若照一般規劃,設置客廳、廚房、浴室等場域後,頂多只能再隔個兩房或一加一房,可使用空間實在有限。倘若是大樓社區,房屋所有權狀在十五坪左右或以下者,幾乎都只能作小套房。也就是說,小宅坪數越做越大,但室內實際面積卻沒變大,因為都被公共設施憑空『吃掉』了。
另一種情況,則是『小豪宅』的興起。游武龍則發現,近年來外籍人士、商旅人士對於小宅(商旅套房)的需求量有增溫的趨勢。他們與一般自住客層需求略有不同,一般自住客把套房功能定位在『住』,但外籍與商旅人士又把套房拿來作為行政、交際之用。
不過外籍與商旅人士之所以買套房,並非貪圖總價便宜,而是側重在功能上;為了達成房子的多功能性與舒適性,坪數通常會越做越大,有時甚至會超過三十坪以上。但無論評數多大,也就只會規劃一房,這類產品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多。
買房條件大不同因素
無論您是屬於哪一類人士,當然都希望買到最佳小宅,所以在買房前,不妨多參考專家所提供的意見。如果您是自住客,葉副總叮囑謹記兩大要件,「首選環境,退而選遠景」。葉清宗解釋,小宅最好買在具有交通與生活機能環境優勢的地點,如果好地段的買不到,那麼買在有建設、看得到遠景的區域,即使是捷運末端也無妨,一來是價格便宜,二來是等到區域發展起飛,還能坐收增值利潤。
宏普建設副總游武龍強調,中心商業區(CBD)的小宅最具增值和出租收益潛力。 |
游武龍分析,無論從自住的機能性、上班的交通便利性、或者增值的潛力性,或者出租報酬率來作評估;要買小宅,就要買在都會區的市中心,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商業區(CBD),是投資或居住的最佳選擇。
因為中心商業區為城市的核心,交通與生活機能自然不在話下;另居住者多是一般上班族或商旅人士,租屋需求強勁,區塊內的小宅空置率低,租金能拉得稍高。這類區塊環境單純,居住條件也很不錯,自住客能住得安心舒適。總而言之,這種地段的小宅具有『環境優、高獲利、低風險』的特色,若有好標的就應該把握。
擁有室內設計資歷逾二十年、獲獎無數的大企設計總監謝啟明,則從居家的角度給消費者忠告。謝啟明說,如果自住客希望完整的起居空間,那麼買『實坪十坪』左右的小宅最好。
謝啟明提供一個簡易的計算方式供購屋族參考,以小宅的尺度來說,廚房需要一點五坪、客廳二到三坪、浴室一點五坪、餐廳一至二坪、臥房二到三坪,再加上部份動線空間,大約至少需要實坪十坪左右才足夠。
雖說十坪乍聽之下不大,但新大樓套房實際坪數要有十坪,所有權狀坪數可能要逼近二十坪(加上公設、附屬建物),若以單價七十萬計算,總價要一千四百萬,要價依然不菲,對於青年家庭而言負擔仍大。
能拉高坪效的小撇步
不過您別沮喪,謝啟明還有三個『撇步』要教給您;他教的一個絕招,就是『空間結合』的概念。顧名思義,空間結合就是把不同場域結合起來,達到節省空間的效果,例如客、餐廳可以合併使用,甚至把客廳、廚房與餐廳通通結合起來。
第二個撇步,就是利用設計手法創造『彈性空間』,例如運用拉門,能製造空間隱密與開放的目的,也省去隔間牆所浪費的坪數。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招,就是購屋族要謹慎評估自己的生活習慣,夫妻間則要取使用空間的最大公約數,將不必要或極少用到的空間捨去,例如平時不開伙,就不必做廚房等等。這麼一來,所需要的坪數會減少許多,就可以買更小的房子,購屋負擔更低。
上述論點頗受葉清宗認同,但葉副總更大膽的說,小宅實坪本來就低,為了追求更高坪效,並不需要、也最好不要隔間,而是把空間作多功能使用,這樣C/P值(性能價值比,越高代表越划算)才高。
至於坊間拉高C/P值的手段,做『夾層』是最好的方式,但謝啟明認為,若是三米六的小宅,做夾層太過勉強,不如改做錯層收納;若是四米二複層式小宅,還是要預留空白的空間,住起來才舒服。惟夾層在法規上並不合法,購屋族還得審慎為之。
挑選小宅格局的訣竅
小宅因坪數『先天性貧血』,除了C/P值要斤斤計較,格局也很重要,因為這攸關使用效益與生活品質。說到格局,或許您會覺得『座向』至關緊要,但謝啟明解釋,除非特別重視風水者,才需要講究座向,否則無論座向如何,都能藉由設計解決通風與採光問題。
大企設計總監謝啟明建議消費者,儘量選購格局為長方型、室內適度 凹凸的小宅,規劃較方便。(圖片:業者提供)。 |
與其篩選座向,還不如挑選『樑柱外露』的建築,意即從建築外觀就可以看到樑柱,這類建築物內部就會少去樑柱的稜角,室內變得方整,可用空間相對來得大。
然而,謝啟明提醒購屋族,購買小宅時,挑選長方型格局的房子會較好規劃,『格局越方正越好』這個觀念並不適用於小宅;倘若室內格局方方正正,空間規劃反而棘手,且會浪費不少空間。如果購屋者需要大量收納,那麼可挑選室內空間有『適度凹凸』的房子,更利於作收納設計,也才能把坪效發揮到最大。
游武龍雖認同高坪效是購買的重點之一,但近年異軍突起的『小豪宅』,卻反而逆勢對作。他分析,這種高單價低總價的小豪宅,坪數雖大,但卻只作一房,整體充滿『奢華而浪費』的空間;關鍵就在於客層不同,對空間需求自然迥異。
購屋族選購小宅,總價、坪效都還不能作為唯二的參考依據,社區環境與管理更不可忽略,因為這點將牽涉到房子本身價值。游武龍直言,無論自住、投資或置產,出租與轉售是免不了會遇到的選項;若社區戶數過多,出入份子相對複雜,賣壓亦相對沉重,未來獲利恐怕會被壓縮。
林林總總說了那麼多,或許您會想,如果依上述條件而買中古屋小宅,是不是最划算?這種想法可能就大錯特錯了。葉欽宗估算,預售屋自備低、每月還款負擔最少,因此能買到相對大的小宅。而謝啟明則說,若買預售屋,可請建商依照設計師規劃,先變更室內格局,這樣能大大減少未來格局變動的經費,反而能省下更多錢。
小宅後市仍發熱發燙
展望未來,北台灣房價看回不回,游武龍與葉欽宗都預期,在房市多頭趨勢不變,首購族購買力未提升的情況下,年內小宅供給量勢必增多,而其需求量也會持續攀高,前景仍然光明。
小宅後市看俏,這對於購屋族十分重要,因為產品後市的冷熱,關係到房屋增值空間的高低,與轉手度的強弱。當然,對於自住客而言,買來自住並無關獲利,但平心而論,若能買到一間划算又舒適的小宅,同時兼具強勁的增值潛力,又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