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雜誌】二○一二年九月,繼歐洲直接買債計畫(OMT)後,美國終於推出了第三次的量化寬鬆(QE3)政策,Fed主席柏南克宣佈要持續大量收購「房地產」次貸債券,並維持零利率到二○一五年,直到「房價」有起色為止。
美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推出QE3政策後,台灣卻仍採取了相反的政策─打房、抽銀根、升利率,兩種完全相反的政策會產生什麼不一樣的影響和機會呢?以下四個重要趨勢是所有投資人應當要了解的。
1大量印鈔 難創造就業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裡,失業率不斷昇高,美國政府原先以為透過大量印鈔票,企業就有機會借入資金,進而創造就業機會,然後就可以降低失業率,但由QE2的經驗,這種假設顯然失敗了,失業率還是維持在百分之八以上。
為什麼會失敗呢?因為大量擁入市場的錢並沒有流到企業,那麼錢跑到那裡去了呢?
一方面是由於國際性的經濟不景氣,於是造成大多數產業的表現都不好,在經濟前景不好的情況下,企業對於擴廠、增加產能的決策,就會比較保守!同時,傳統上如果想要增加投資,常只能拿房地產去貸款,但受到打房政策的刁難,常無法如願借到錢。
另一方面,是隨著經濟環境變糟,銀行基於本身風險的考慮,會隨便借錢給企業嗎?即使利息再低機會都不大!不但不會增加貸款,反而還會持續緊縮放款,這就產生一種極為矛盾的現象;為了減少失業,必須支持企業,可是銀行卻不願意借錢給企業,企業就無法創造就業機會!而失業率高,人民消費能力就更差,經濟就更不會好,銀行就更加不會借錢給企業,經濟就必然會落入惡性循環之中!
這種因金融體系保守與守舊的傳統思維,所造成的雙輸現象,不只在台灣如此,美國、日本、歐洲幾乎也都碰到了相同的問題,這也是QE2無法達到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原因。
銀行不借錢給企業,那麼多的錢跑到那裡去了呢?只有二個去路:一是放到風險低、能創造利潤的地方,以世界性的角度觀察,房地產當然是首選,所以錢自然就流向安全性較高的房地產,遂造成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房地產價格有極大的漲幅,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自然伴隨著一些人們所不喜歡見到的情況,例如年輕人愈來愈買不起房、有屋和無屋人的財富差距愈來愈大、擔心房價泡沫增加銀行的風險…
有些國家政府就推出了打房措施,希望阻止資金流入房地產,於是造成本來可以創造就業、可以減低金融風險、可以提振經濟的火車頭產業;房地產業,卻因為非經濟因素而不得不放棄!
唯一安全的資金去路沒有了,資金要流到什麼地方呢?只好由銀行或是金融保險公司自己操作,大量的資金於是流到股票、貴金屬、外匯、大宗物資和原油的期貨,甚至金融衍生性商品的市場,這些錢成為國際熱錢,它們流到那裡,那裡的商品市場價格就會被炒翻天,當他們撤離時價格就崩盤。
可笑的是在「股票市場是國家櫥窗」的錯誤觀念下,許多小國家當股票市場跌了,政府還常會透過護盤的方式,避免指數太難看,這就幫助了國際性資金可以從容炒作。
這種寧願給外國資金「投機」賺錢,卻不願讓本國人「投資」獲利的決策模式,就導致了大量增加的資金,可以在全世界從容地進行「以錢賺錢」的行為,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和就業率的提昇幾無幫助!
2以錢賺錢 已成為主流
當了解了美國QE2的情況後,就可以知道在QE3之後,國際上只會更強化「以錢賺錢,才是正道」的潮流。我們要如何因應呢?如果還抱持傳統性「溫、良、恭、儉、讓」的道德標準去做經濟競爭和發展,就必然是一條死路!因為這種「傳統道德型」策略,已經不是目前世界的主流了,反而常會成為國家經濟競爭力快速喪失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對小型國家!
可惜許多人還在迷戀台灣過去的製造業幻影,不知道那個時代不但早已消逝,而且不會復返了!台灣現在的情況是;土地貴了、人民懶了、賦稅重了、匯率高了、法律嚴了、環保意識抬頭了、資金保守了…,沒有一樣有利於製造業的發展,台灣年輕人的機會何在?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何在?
現在世界情勢是如果想要發展製造業,只有一個機會,就是比規模!規模愈大,成本才能愈低,競爭力才能愈強!以南韓為例,三星投資一個OLED廠,就可以投入超過十兆韓元的資金,現在台灣有那一家公司可以投入二六○○億元台幣去建造一個廠?那家銀行又會願意借錢給他去蓋廠呢?如果沒有,就代表製造業的機會已經消逝了!
大家想想,在蔣經國時代發展製造業的時候,是政府主導、政府徵地、政府建設、再由政府背書,要求銀行團聯貸給某些企業去蓋廠,然後再減稅、再貼補,這樣製造業才能有機會和世界競爭,現在的政府會做這些事嗎?現在的銀行團會配合嗎?如果條件沒有了,就不必再幻想,要務實的面對問題;以發展「製造業」創造就業、提振經濟的機會,在台灣已經沒有了。
務虛不務實 虛耗無機會
那台灣有什麼機會呢?台灣只是一個小海島,既無資源,又無靠山,絕對無法和大陸型國家或是資源型國家去硬碰硬的做製造業的競爭,只能靠創新、靠快速調整心態;必須將有限的資金全數投入在最能獲利的機會中!
但關鍵在我們能不能把傳統的道德觀念徹底去除?如果還不能接受「以錢賺錢,已是主流」的國際潮流,還要堅持「傳統道德型」策略,仍然堅持一步一腳印的發展製造業,就毫無機會了!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人在賭場賭輸了,他只有二種選擇:一種是離開賭場永不再賭,回家靠努力工作,將債還清,但也同時失去了任何翻本的機會;另一種是再借一倍的錢,再去賭場一博,雖然有再輸的風險,但卻有翻本與贏回的機會!我們會採取那一種策略呢?「傳統道德型」一定會採行前者,因為那與「君子」的行徑較為一致,但卻無法務實的解決問題!
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是後者,美國QE3就是採取了第二種作法,賭輸了再印鈔票來賭,輸了再印來賭,因為那是唯一可以翻本的機會!如果不賭了,美國的經濟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界;如果「房地產」價格不能大幅提昇,次貸風暴的損失就永遠無法彌補,所以美國採取了後者,守舊與保守的政府官員能接受嗎?
就經濟的角度而言,美國從次貸風暴開始就被華爾街的人賭輸了,欠了一屁股債,人民當然痛恨,官員也當然痛恨,但在痛恨之餘,他們的頭腦依然清楚,因為唯有再賭一把,才有翻本的機會,否則就會消失於國際競爭舞台!同樣地,那些「歐豬國家」們不也是如此?全世界痛恨完之後,如何呢?還不是要繼續同意他們印鈔票再賭一把?因為那是唯一的機會!
可是台灣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從未賭輸,卻因昧於世界環境的變化,已逐漸失去了競爭舞台,可是從領導人到人民仍然迷戀在過去幾十年的黃金歲月中,而不知調整!台灣的經濟成長,已從亞洲四小龍之一,衰退到快成為亞洲最後一名時,仍無法覺醒,仍然堅持務「虛」的以道德掛帥,不斷地告訴我們的年輕人,不應該碰「金錢遊戲」要發展「實體經濟」、不應該去「借錢投資」、不應該去「炒房」、不應該去「炒股」…當這些老掉牙的觀念持續泛濫的時候,所有年輕人的未來也就跟著被葬送了。
事實是,在這種「傳統道德型」思維下,我們的年輕人已逐漸成為「台勞」、「台傭」,即使大學畢業,仍須遠渡海外,去做農場工人、去做礦工、去做屠夫,冒著極大的身體風險,去賺那一小時多不了幾百元的臨時工資,是誰應負責?誰應道歉呢?政客們還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年輕人可以到國外歷練一下是好的…
窮到只剩錢 卻不會用錢
如果我們的頭腦夠清楚,就可以知道台灣現在的情況是「窮到只剩錢」;外匯存底很多,卻只由少數人把持,而錢在未來是一定會貶值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供年輕人機會?如何激發年輕人的熱情?方向只有一個;以錢激情!舉例而言,政府如果可以每年借給每一名年輕人一百萬元的貸款,讓他們可以去全世界投資,賺的錢政府分一半!相信所有年輕人的視野和機會都會大不相同。
我們常看到許多外國大學畢業生,以創投、私募基金或投資銀行代表身份來台,他們會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住好的旅館,吃高級的大餐!同樣是年輕人,我們政府提供了什麼機會?去國外歷練並不是不好,重點是從那個階層切入和歷練?
3絕對保障 絕對的務虛
台灣只是一個小島,政府已建設了六、七十年,足夠了,已經不再需要花大錢做實體建設,台灣需要的是要讓年輕人有機會,能創造,而不是讓全部的人都以考公職、做教授、當醫生為第一志願,「過度保障」已是使台灣喪失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
台灣目前軍公教的保障與福利已是幾十年來最高的,已經高到可以如此不「務實」而可以「務虛」的坐談「公平、正義」。他們之中有些人很年輕就可以開始享受終身俸與百分之十八優利存款、有些人寒暑假不工作亦可支薪、有些人甚至退休後還可拿兩份薪水、有些人薪資甚至可以免稅…這些都是符合「公平」、「正義」的行為嗎?台灣有太多發表議論的人,躲在保障的大傘裡,卻可任意的批評對台灣經濟有真正貢獻的商人們,他們可以高談「反商」、「反富」的道德論調,卻不願正視至少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稅收是由商人和富人們所繳納的事實!這種現象務實嗎?
他們有超額的福利和待遇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他們受到如此多的保障時,卻脫離了社會、脫離了現實,因為他們不虞匱乏,卻忘了許多年輕人正處於匱乏的環境裡,他們還可以「道德」、「公平」、「正義」等名詞,阻礙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他們之中有些人因身份保障,而可以每天發表不準確的「預測」,連續十多年的錯誤而不被「問責」。
有些人幾乎不繳什麼稅,卻可以不斷地去打擊那些辛苦工作,繳稅金額十倍百倍於他們的企業家;有些人甚至可以為了自己住不進豪宅,而可以將「豪宅」污名化到是影響社會和諧的標的,並主張盲目的加以打擊…,這些都讓台灣一次次失去可以和世界競爭的商品,並減少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機會,這些都是因為過度保障而產生的「務虛症」,也是造成年輕人會變成台勞、台傭的重要原因。
4貧富差距 已是假議題
現在社會上還有許多人拿著「貧富差距」問題做文章,其實也是昧於對國際現勢的了解!以台灣為例,島內的貧富差距根本不是問題,台灣和其他國家的貧富差距才是問題!在目前的國際競爭情況下,富國的人民必然會是吃香喝辣,窮國的人民必然就會「做牛做馬」。
「貧富差距」現象早已從國內問題,變成國際問題!重點是台灣希望變成富國還是窮國?如果變成窮國,島內人民財富的差距有什麼意義呢?所謂「窮邦不居」,當國家窮了,有錢的人自然就會移民,法國和中國大陸,現在許多富人們不都開始移民了嗎?
相對地,如果台灣成為富國,人民之間財富有些差距,難道會是大問題嗎?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他們的貧富差距會比台灣小嗎?他們的社會有比較不安定嗎?
可嘆許多人還不斷地在島內貧富差距的題目上做文章,而忽略了真正問題在於如何使台灣富起來,不要成為國際上的窮國!
富國的辦法何在?他們不知道!於是只能用「柿子挑軟的吃」的方法,在島內張起「公平正義」的大旗,說是要拉近貧富差距,說是要推動社會主義!
全世界推動社會主義最成功最徹底的就是毛澤東,他可以讓十多億人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可以達到幾乎「平均」的地步,不就是社會主義的極限嗎?但有辦法維持嗎?那種一方面違反人性,一方面無法和世界接軌的做法,早已被世界潮流所淘汰!
如果我們可以永遠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香格里拉」中,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將人性中為己的積極性壓抑到最低,而將為人服務的道德感抬到最高,社會主義才有實現的一天,但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嗎?出現後能長久嗎?
如果不能,求「均」就不會是現在的施政重點!因為「均貧」不是人民想要的,而先求「富」,再求「均」才是務實的方向,「貧賤國家百事哀!」唯有國家富了,社會改革才能有本錢、有基礎!
但目前整個社會充滿了反富反商的氛圍,國家如何能富?在這種氛圍下,只會讓富有的人一個個的移民,相反地,要享受台灣社會主義福利的人卻不斷地移入,甚至平常不繳健保費的人也都可隨時回台看病!我們自詡的健保、勞保、最低工資,最後真正服務了誰?保障了誰?與台灣要富起來的方向一致嗎?這些新移入者會對創造台灣的財富和國際地位有幫助嗎?
在QE3的背後,美國明確的傳遞出一個訊息,就是美國如果成為窮國,他的人民就會成為「美奴」與「美傭」,所以即使其國內貧富差距再大,社會福利制度再不完美,都不是現在的重點!先讓國家富起來,不要在世界上成為窮國,才是目標,所以他們大膽的推出了QE3!可是我們卻還以控制島內貧富差距為由,阻止與打擊人民富有的機會,這是多麼可怕的對比?決策者到底在為台灣的未來創造什麼附加價值?
不富萬事不成;新加坡為了富國,開了賭場、韓國為了富國,政府與大企業幾乎合體、美國為了富國,不斷地挑起各型戰爭(包括貿易戰)、歐洲國家為了富國,也選擇了大量印鈔票…如以「公平」、「正義」、「道德」的角度觀察,全都不及格!可是在「唯有國富,年輕人才有未來」的目標下,他們紛紛採取了他們認為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傳統道德型」的策略!
美國QE3之後,「貨幣戰爭」必然打得更凶,世界性的競爭就是以誰的錢多,誰比較敢賭,誰才有機會!而「通貨膨脹」、「貧富不均」,甚至「公平正義」都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只有台灣,在「窮到只剩錢」的台灣,還繼續將貨幣緊縮,不借錢給人民和企業,使我們的人民和企業被綁手綁腳的去和其他國家進行貨幣戰爭,年輕人的未來,當然就會葬送在那班守舊、保守,但卻被保障良好的老人手中。
當水漲船高,你在那裡?
對投資人而言,切記要以國際為視野,要善用資金,創造財富,任何具有稀有性的商品,不論是黃金、豪宅、名畫、古董、珠寶,在「貨幣戰爭」中,其價格必然還會向上飆漲,因為「通貨膨脹」或者說是「各種商品價格飆漲」,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已是QE3的主要目的,美國一定會讓它實現!所謂「水漲船高」,未來世界的物價,就像全球暖化後的海平面,必然會昇高,但重點不在海水為什麼會昇高?而是當海水漲高時,你是在船裡?還是水裡?面對如此艱困的貨幣戰爭前夕,投資人千萬不要誤判,而又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祝大家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