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雲發
牆在建築物視為安全耐震的第二道防線,任何一種建築結構在抗裂防漏水性能上當然不可馬虎,尤其在房屋交易糾紛中,「房屋漏水問題」相當常見。然而,當地震來襲時,建築物受地震力搖晃產生變位,尤其高樓層建築相對產生的變形則更大,當時日一久,建築物的外牆較容易因為相對變形大而產生龜裂,因此外牆的「防裂防漏水性能」與「施工品質」就相對重要。
簡單的來說,在整體大樓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物的平面及立體架構設置亦相當重要。若建物的平面規劃規則且對稱,即使地震來襲,因其結構物平衡穩固,較不會產生額外的扭力,相對較不容易產生裂縫及其所衍生的保固維修與安全問題。除了平立面規劃規則且對稱外,採用的「建築結構」形式不同,當地震來襲時建築物的變位大小,也會影響著建築物外牆防裂防漏水的效能。
在地狹人稠的市區,抬頭可見不少建案與天爭地,一棟棟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建造,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生產、施工技術的進步、結構方法的發展,都為建築設計帶來更多的靈活性。目前台灣常見的建築結構形式包含RC(鋼筋混凝土結構)、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及SC(純鋼骨結構),隨著建築法規不段調整修改,SRC及SC工法意外竄紅,銷售上更主打「制震」、「耐震」宅吸引購屋族,也因此意外主導消費者對於「建築安全」最基本的正確認知。究竟建築業者是建造一棟外表富麗堂皇、出入尊榮氣派,卻未必能確保真正安全的「豪宅」?還是建造一棟真正內外兼具,有好的規劃設計和好的施工品質,採用實質抗震且不避擔憂日後大理石、磁磚掉落風險的真正安全安心「好宅」? 除了建築外在的考量,更應該重視建築物本身的抗震能力,並在建築的耐震構造與建材設備上多加著墨。RC、SRC、SC其實只是材料上應用的不同,依個案規劃建築結構怎麼選擇、各結構會有那些不足應適當補強,加上精準確實施工發揮安全效益,才相對更顯重要。
其中,SC結構主體以「鋼骨梁柱」為主,梁柱外面包覆混凝土做防火披覆,組成較軟、韌性較強,高樓層建築大多採用,但也往往較容易因風吹或地震產生較大搖晃,建築物的變形也相對影響較大,受影響時間一久,建築的外牆可能會因此產生龜裂,在外牆施工上必須特別加強,採用良好的工法施作及精準確實施工品質就相當重要。
目前市面上建案的防水年限保固大多為一~三年,除了重視建築物內部結構安全外,也應注重建築物的防水工程與施作品質,有鑑於上述之經驗,牆雖屬次結構,但也是建築抗震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牆體端部與轉角處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應做確實,使牆筋綁紮更加堅固、鋼筋間距整齊一致、保護層厚度足夠,才能確保牆體發揮防裂、防漏水且抗剪力更佳之能力,總體提升房屋結構安全、抗震力與耐久性,建議建築物的防水年限應以十年以上保固為目標,為居住者的生活做好把關。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