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追不上房屋老化
從數據看台灣老屋困境
全國30年以上老屋明年恐將突破500萬戶,天災頻傳,讓人不禁擔憂結構與外觀陳舊的老屋,將嚴重影響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政府大力推動都更危老重建,實際成效仍有待提升。
文/陳曼羚 攝影/羅劍明
台灣老屋狀況嚴峻,以《危老條例》門檻屋齡30年以上老舊房屋為統計基準,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數據,2014年第二季至2023年第二季的全國30年以上的老屋,從355.5萬戶增加到483.8萬戶,累計增加約128萬戶,照此速度看來,2024年恐將突破500萬戶。
觀察比較全國及六都10年來的老屋數量比例變化,全國在2014年第二季時老屋占比約43%,尚在五成以下,之後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一舉突破五成,2023年第二季更已攀升至53%左右,增加約10%;六都中以北市老屋增幅最高,10年來增加約14%。
台北及南二都 老屋占比高
六都當中,以台北市老屋比例最高,占全市房屋72.32%,且全市平均屋齡達37.78年,亦為全國最高,其次為台南市及高雄市,老屋數量均占該市的54%左右。
此外,新北市老屋數量最多,30年以上老屋近83萬棟,平均屋齡也逾30年;其次為台北市65.5萬棟,高雄市以60.5萬棟老屋居全國第三,平均屋齡來到33.19年。
因此,政府近年推動各項都市更新政策,陸續完成「都更三法」,包括修正《都市更新條例》及新訂《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設置條例》,並於2018年核定「內政部賡續實施都市更新發展計畫」,盼透過強化政府主導都更機制與量能等措施,加速國內老屋活化。
危老案數
北台灣衰退 中南部力追
「都更三法」全數到位後,申請重建件數大幅躍升,2019年至今都更及危老核准案已達3500件。根據國土管理署最新數據顯示,《危老條例》上路六年來,自2018年起截至今年九月底,全國危老受理3995件、核准3260件,平均每年超過五百件。
不過,觀察2018年至2022年的危老案件數字變化,可以發現北台灣2020年的受理及核准件數因時程獎勵落日條款達到高峰後,2021年因獎勵遞減,加上受疫情影響,案量呈現下滑,2022年仍未見起色。反觀台中市及南二都,2022年的受理及核准件數均創新高。
以台北市為例,雖然總計受理1059件及核准876件居全國之冠,但受理件數從2020年388件,隔年2021年腰斬至189件,2022年更是滑落至141件;至於核准件數,也是2020年291件為歷年最高,隔年2021年下滑至214件,再到2022年剩153件,今年九月底更僅有105件。
至於台中市,與雙北相比,土地價格相對較低,加上房價上漲、利潤攀升助攻,危老風潮急起直追,打破過往危老案多集中在北台灣的印象,2021年受理件數168件,一舉超越新北市的133件,而核准案則有134件,勝過新北市的111件。
都更案量
核定量遇天花板 政府陷人才荒
相較近六年危老受理量已近4000件,都更案量明顯落後。全國都更案件自2019年至今年九月,累計報核528件,核定392件;全國都更案量集中在雙北市,北市報核254件、核定216件,占全國量能近五成,其次是新北市報核140件、核定96件,占全國約二成五。
其餘四都的都更案量僅台中市較佳,累計報核62件、核定40件;南二都雖然全市房屋半數以上是老屋,不過因房價基期較低,且整合曠日廢時,更新後利潤不大,難吸引建商投入,因此都更量能敬陪末座,尤其以高雄市案量最低,五年來僅報核9件,遠不及鄰居台南市報核15件,此外,台南市的核定表現值得注意,今年至九月為止,台南市核定數依舊掛零,然而台南市積極推動老屋拉皮、加裝電梯等整建維護,整維案共77件,高居全國之冠。
觀察數據發現,2022年全國報核件數171件創新高,與前一年2021年98件相較,大增73件,但2022年的核定件數77件,僅較前一年增加10件,顯示政府審核速度已跟不上民間都更需求。以台北市為例,2022年報核88件,較前一年翻倍成長,但2022年僅核定40件,與前一年持平,核定量未隨報核量同步增加,截至今年九月則只有28件。至於新北市,2022年報核及核定件數分別為40、20件,較前一年雙雙成長,原因與新北市精進都更審議效率有關。
儘管中央及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各種利多政策,鼓勵民間投入整合,都更及危老案件確實有所增加,然而根據內政部研究,每年需推動約5000件都更案,才可讓全國老屋全面更新,目前都更實際核定數量顯然大幅落後目標。究其原因,是都更專業人才培育不足,人力市場供不應求,使不動產業界頻頻開高薪挖角具備實務經驗的地方都更處基層,進一步使單位流動率居高不下,影響政府審核效率,長此以往,恐拖延都更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