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台北市政府在2000年初期,曾在全市劃定了281處都更地區,這些地區若在6年內申請都更,將可獲得最高10%的容積獎勵;但如今十多年過去,真正進入都更程序的僅100處,其餘約180處早已喪失獲得開發時程容獎的資格。
不過,日前北市府決定將這些胎死腹中的都更地區,重新整合為70個「都更群落」,讓它們得以再度斬獲爭取開發時程容獎的機會,並聲稱若70處都更群落全數更新完成,估計可創造逾3兆的經濟產值。
北市府積極拉抬都更聲勢,照理說應給予肯定,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官方在推動都更相關政策前,應先釐清、闡明都更的最主要目的為何?是為了帶動經濟?還是為了安全防災?抑或只是為了美化市容?若目標不明,台灣的都市更新將會淪為萬般皆空的一團爛帳。
從北市府強調都更產值的說法判斷,官方似乎還是將拉抬經濟視為都市更新最重要的政策目標;若是如此,則給予高額容獎便可理解,因為容獎給的愈大方,都更案的開發規模就愈大,所能帶動的經濟產能自然也愈可觀。
然而過去官方在談都更為何非作不可時,其實主要是拿「防災」來說嘴,既然著眼防災安全,那都更案的容積獎勵就該減少,以避免開發規模過大。因為開發規模大,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被集中單一地點,導致當地對災害應變的負荷超標,若該地當真不慎發生災難,危險性可比沒都更前更恐怖!因此若都更是以防災為最主要目的,則當前強調經濟效果、放送容積獎勵的作法,絕對是錯誤政策。
再者,倘若都市更新只是為了美化市容、健全建築結構,大可以整建維護的方式達到目的,不需要力推頗具爭議的重建式都更;況且在講求「永續發展、節能環保」的時代,高耗能的重建式都更、獎勵式大規模都更,都與潮流背道而馳。
由於不同的政策目標,將使都更有截然不同的走向與定位,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官方應開誠布公地把最重要的政策目的講明白,讓民眾對官方想作的都更有具體、清晰認知,如此才有助民眾釐清參與都更的意願,讓都更往理想的方向邁進。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www.myhousing.com.tw;《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