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展房屋網】內政部近日針對房市多頭,決議再修《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祭出「預售屋禁止換約轉賣」、「重罰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法人限購令」及「實登解約申報」等「打炒房」五大措施。不過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中央把房價高漲問題,歸結在「房市炒作」這個模糊的概念上,僅是轉移注意力的作法。
那麼,面對房價高漲,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何處?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先前已經表明,房價高漲的問題,除了部分業者、投機客不當炒作之外,其實制度面及結構面的問題更是重點。
制度面的問題,包括7月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稅2.0及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稅2.0規定購屋後5年內轉售將課徵重稅,導致近期二手屋市場供給短缺,購屋買盤轉向新建案,持續拉抬新建案行情。
另一制度面問題則是預售屋實價登錄。該制度讓價格透明,卻也讓市場明顯成為賣方市場。業者遇到想議價的民眾,只要拿出周遭其他開高價的建案實登價格,並進一步主張自身優勢,民眾就難再進一步爭論,只能吞下高價或持續觀望。
至於結構面問題,則主要和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有關。需求層面上,持續的通膨、低利率,讓更多民眾選擇將資金投入相對保值、且有機會升值的房地產市場;成本層面上,營建原物料、土地及人力成本,也一直處在高點。需求高、成本增,兩者共同拉抬了房價。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自內政部祭出禁止紅單炒作、以及財政部與地方政府數次的聯合稽查後,市場上誇張的炒作行為已經不多。中央可以著力的地方如此多,卻選擇把重點放在個別不肖業者、投機客的炒作行為上,反而容易引起自由市場中買賣雙方的不安。
近期「打炒房五大措施」中的「重罰炒作行為」,除了畫蛇添足之外,更令人摸不著頭緒。據媒體報導,意圖影響價格、製造熱銷假象、壟斷轉售牟利等,都在重罰的範圍中,然而,未來如何定義「製造熱銷假象」、在實務上又應如何舉證,都是尚待釐清的問題。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有關單位與其花費成本在制定更多打炒房政策,不如回歸原點,重新思考過往的政策出了什麼問題,並直面需求高、成本增帶來的房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