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數十年農地工廠違建病根 修法治不了?

【文/住展房屋網】台灣農地違章工廠問題嚴重,具火災及環境汙染等隱憂,相關法源《工廠管理輔導法》(下簡稱《工輔法》)經歷幾次修改,卻仍無法解決此問題。儘管有號稱「《工輔法》2.0」的修正法案在2019年通過、2020年施行,但據民間團體估計,違章工廠仍從2019年的4萬5千家,擴增到最近的5萬4千家。

新建的即報即拆 既有的循序納管

2020年上路的「《工輔法》2.0」,針對違章工廠,有幾項處理方式。第一,對於2016年5月20日之後設立的農地違章工廠(法令中稱為「新增未登記工廠」),採取「即報即拆」、「斷水斷電」的措施。第二,針對該日期之前設立的農地違章工廠(法令中稱為「既有未登記工廠」),高汙染者輔導轉型、遷廠,否則斷水電、拆除;低汙染者,則可依循規範,由政府納管。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根據目前的《工輔法》,低汙染的既有未登記工廠,可在2年(2022年3月19日之前)內申請納管、3年內提出工廠改善計畫、10年內設法取得「特定工廠登記」,並於20年內完成地目變更,走向合法。

雖然並非直接無條件就地合法,但對於較早設立的低汙染違章工廠來說,這似乎仍是個轉型、合法化的好機會;然而,其實台灣這類工廠規模普遍較小,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由於須自費改善消防、環保及水利設施,對小業者仍具門檻,多數並不願意配合。

權責不明成本高 工廠拆遷大不易 

2016年5月20日之後的「新建未登記工廠」,問題則更大。雖然新法訂定拆除法源,但2020年《工輔法》2.0上路至今,遭經濟部拆除的未登記工廠,卻僅有5家。未登記工廠的拆除,其實不容易,「誰來拆?」、「有沒有能力拆?」都是棘手問題。

一般來說,違建拆除多由地方政府建管單位處理,但《工輔法》的主管機關,在中央是經濟部,在地方則是各地的產業發展處、經濟發展局等,這些單位通常並不會被分配到拆除違章工廠的預算,且違章工廠數量多、擴增速度快,拆除成本極高。因此,在違建的拆除方面,違章工廠始終不會在第一順位。

除了拆除權責不明、成本不小之外,還有社會經濟結構的問題。其實台灣許多地區的農地工廠,都支持著地方的就業和經濟運作,當拆廠可能大幅影響民眾生計時,就變得更敏感、不易執行。

- 繼續閱讀,請向下滑 -

違建工廠問題大 政府卻疏於執法?

儘管有重重障礙,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仍須指出,在農地上違規新建工廠,一方面使土地使用更加混亂,另一方面,無法針對這類建物進行稽查、管理、拆除,也將帶來嚴重後果,有關單位不應再縱容更多違規工廠建造。

前面提到的嚴重後果,尤指火災。台灣不少工廠都會採用鐵皮建材,發生火災容易造成扭曲變形,使得搶救不易,過去就有許多消防員在鐵皮建物火場中喪命。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針對這類須嚴加管理的建物,官方不該再持消極態度,應積極清點新建違建工廠,做出適當處置。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就算拆廠實際執行上有困難,依據法令,相關單位手上仍有斷水、斷電這項政策工具,法規訂出來,就不應疏於執法。農地工廠違建,已經是幾十年來累積的大問題,輔導既有工廠「合法化」的同時,也不能縱容違法工廠續建,持續增加問題。

數十年農地工廠違建病根 修法治不了?

相關文章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