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科諺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75國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但全球貿易戰陰影未散,台灣房市陷入經濟放緩、信用緊縮雙重夾擊。學者指出,未來五年將進入32萬戶交屋高峰,預售屋買方面臨房貸成數與當初合約不符的補足壓力,恐掀起交屋糾紛、爛尾樓潮,進一步衝擊金融體系穩定。
成數落差成致命傷 買方交屋資金出現缺口
淡江大學前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央行自2023年起實施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後,第二戶貸款成數限縮至五成、第三戶降至三成,且全面取消寬限期,與預售階段購屋時常見的七至八成貸款條件差距甚大。
「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買方會因二至四成的資金落差交不出屋,交屋糾紛只會愈來愈多。」莊孟翰警告。
交屋潮來襲 建商金流壓力升溫
根據統計,2019年至2024年間,全台推案總額已達11.49兆元,預估未來三至五年將有約32.48萬戶陸續交屋,市場將面臨龐大的資金需求壓力。
莊孟翰指出,這波推案潮中,仍有約3至4兆元建案尚未銷售,許多開發商為資本結構較弱的「一案公司」,若買方因貸款成數縮水無法順利交屋,將導致金流斷裂,不僅單一建案恐成爛尾,甚至連帶拖累其他案場,衍生更大風險。他直言,原本政策目的是讓房價軟著陸,但若信用管制持續過緊,反而可能加速硬著陸,形成惡性循環,對金融體系造成系統性壓力。
面對買氣持續低迷與資金壓力升高,建商紛紛祭出讓利策略,包括買房送裝潢、家具與家電,或推出低首付、延後付款等促銷方案,希望藉此活絡交易、減緩金流壓力。莊孟翰表示,若這類讓利手段難刺激買氣,未來房價恐進一步鬆動,預估跌幅可能落在5%至10%之間。
交屋風險難解 應雙管齊下提前避險
為防範連鎖負面效應擴大,莊孟翰呼籲央行與金管會應超前部署,在審慎審核原則下,微調第二戶、第三戶的貸款成數限制,建商餘屋貸款比率亦應酌量上調。
對於有購屋需求者,在當前的房市盤整期應多看屋、雖當前有低首付的促銷方案,民眾在購屋時仍需準備總額兩成左右的自備款,避免核貸金額有落差,導致非自願性違約的狀況發生。同時,應盡量避免選擇尚無品牌或經驗不足的「一案公司」,以降低交屋風險。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