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奕淳
2024年第四季不動產交易常見糾紛出爐,以「漏水問題」位居榜單冠軍;且當中不乏新成屋物件,可見房屋不論老舊或新建,都同樣存有潛在漏水問題。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不動產交易糾紛,得出最常見的五大類型,依序為「漏水問題」、「施工瑕疵」、「交屋延遲」、「建材設備不符」以及「服務報酬爭議」;其中占比最高的「漏水問題」有4成來自建商,安新建經對此提醒,民眾買房時一定要特別留意,不可因為是新屋就忽視。
安新建經說明,台灣位處亞熱帶,加上梅雨季節及夏季颱風侵擾,氣候溫暖且潮濕。因此,預售屋與新成屋在興建過程中,應嚴格依照規定完成屋頂防水層、外牆防水處理、窗框及管線接縫的防水施工等細節。
新成屋也有瑕疵風險
然而,部分不負責任的建商為了節省成本,往往偷工減料,導致交屋後短期時間內便出現滲水問題。至於中古屋,則因為多數屋齡較長,且部分設計不良或施工品質不佳,而頻繁漏水引發爭議。
安新建經提醒,民眾購買新成屋或中古屋時,必須仔細檢查建物現況確認書,並特別注意屋頂、陽台、窗框及外牆是否有裂縫或剝落現象。室內部分則應檢查牆面、牆角、天花板及地板是否有水漬、變色或剝落痕跡,並確認水龍頭、馬桶及淋浴間是否有滲水情況。
考量房屋即便已經重新粉刷,也通常不會額外進行防水處理,民眾應選擇在強降雨或颱風過後,再次前往查看房屋狀況,若有漏水問題,往往因此暴露無遺。

履約保證多一分保障
為避免後續求助困難,民眾挑選預售屋時,可選擇具備履約保證機制的建案,要求建商必須依照合約標準進行施工,否則可能無法領取工程款,有助於督促建商維持施工品質。
中古屋方面,可在買賣契約中搭配履約保證,將買賣金額先存入履約保證專戶,若發現房屋存在瑕疵如漏水情形,即可在點交前依《民法》354條要求減少價金,要求賣方修繕、補貼修繕費,或約定保留修繕款項於專戶,進一步降低遭遇糾紛時,賣方拒絕支付或協調不順的風險。
延伸閱讀:
裝修糾紛排名「追加費用」榜上有名
Q3房地產消費糾紛今年新高 「2糾紛」數量加劇
裝修糾紛又一樁 少這『步驟』業主竟難以求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